APP下载

浅谈诗歌鉴赏教学

2016-06-02张亚丽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象多媒体技术

张亚丽(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浅谈诗歌鉴赏教学

张亚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既要“专业成才”,又要“精神成人”。当今教学环境下我们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的解决了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而课时有限的矛盾,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歌鉴赏;多媒体技术;语言;意象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杰出诗人代代辈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多年语文教学中都要涉及到诗歌教学,诗歌鉴赏包括古代诗歌鉴赏与现当代诗歌鉴赏,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思诗歌鉴赏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以下一些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教学时我主要从平时的积累、分析诗歌意象、辨析诗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古代诗歌时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学习诗歌时都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理解诗歌要了解、联想作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以察诗情;诗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富含着诸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的线索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自己的感悟能力,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评价能力。要多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鉴赏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的形象十分丰富,也就是诗歌的意象,诗歌往往在诗歌并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暗含深刻的哲理。诗歌中的意象都明显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古诗歌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给我们鉴赏诗歌增加了难度,鉴赏时我们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人表达的情感,慢慢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表达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如赋、比、兴、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用典、衬托等:

3.表现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

鉴赏时,应着重阐明这些技巧是如何对诗歌的意境、主旨、作者的情感等起作用的。

二、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教学,鉴赏现代诗歌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鉴赏诗歌:

(一)首先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凝炼、含蓄、表达准确,往往一个字词饱含着深刻的含义和浓烈的情感,对诗歌的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推敲关键词语,来品味诗歌的韵味。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诗歌难以解读,首先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其次是因为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的、反常的。基于这两点原因,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讲解,学生往往读不出诗意,领悟不到诗歌的艺术魅力,鉴赏则无从谈起。所以鉴赏现当代诗歌要重诵读,诗歌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可以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的生命,诗歌是音律化的文学,它的音乐形式犹如诗歌的外衣,诗歌踩着韵脚展开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押韵使诗歌读起来响亮悦耳,音乐感极强。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当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诗歌的形式整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七节,每节四行,一、三行稍短,二、四行较长,一节一韵,逐节换韵,富有现代化、民族化的建筑美,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两节诗,只有几个字的变化,显得节奏轻快,回环往复,富有节奏美。这些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在反复诵读中,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教育,领悟了诗歌的魅力。

2.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诗眼往往是诗歌中集中表达作者情感、理趣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的灵魂。

(二)鉴赏形象。

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象以达意”,现当代诗歌亦如此。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客观生活中物象的简单重复,它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浸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思想情趣。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选取“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意象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长江水”是滋润万物的清泉,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把“长江水”作为诗歌的第一意象,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海棠红”、“腊梅香”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雪花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诗歌意象是诗歌思想和情感的呈示方式,是诗歌结构里的一个基本单元。

(三)鉴赏感情。

“诗言志,词言情”,诗歌是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诗歌的情感丰富多样,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都隐含着作者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观点与态度。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人生追求,拉近学生和诗人及那个时代的距离,为进一步理解诗作打下基础。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解读意境。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此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感情的发展,对作家情感、作品的情境进行再度体验,这样才能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包含的深刻意蕴。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跨越诗歌门槛,教给学生必要的读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获得欣赏诗歌的入场券。除了反复诵读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采用大量图片、动画、朗读、影视资料等,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歌绚美曼妙的境界,从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刘迎秋,周逢香.浅谈如何多角度鉴赏古典诗歌[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1).

[2]邓双荣.诗歌的阅读及其鉴赏[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 (03).

[3]张丽.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 (11).

[4]何茜.语文课堂上的诗歌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1).

[5]韦柳钰。浅析课改后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 (8).

[6]如何鉴赏诗歌-百度文库[OL]- 2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50-02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意象多媒体技术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舞台设计的需求分析
多媒体技术下灯光对舞台设计的作用分析
意象、形神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