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与绘画的联系

2016-06-02贾丹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绘画儿童

贾丹(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与绘画的联系

贾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儿童绘画过程中的每一部分与他生活体经验是否有发生过关系。以罗恩菲德提出的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几个领域中的儿童各个阶段性成长的特征,我们对几个(有)无社会经验的儿童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在其七大领域中的社会成长进行探讨。

关键词:七大领域;儿童;绘画;思维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一切仍然以学习为依归,一般着重在知识的获得,而非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不是那些在获得知识途径中所存在的,包括个人情感、社会体验中生存要素。每一个孩子的绘画创作过程所体现在画面上的效果是另一种语言,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虽永久,但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诞生却只有九十年。而西方的对美术教育理论的认识已经相当的成熟,以工具论为代表之一的罗恩菲德的儿童成长的七大领域中就可发现,儿童美术教育已经在很早时期开始得到关注。

每一个儿童必须能面对自己的经验,假如他不能体验它,那么需要加以激励的不是绘画能力而是对他经验的提示。1为了解在儿童创作过程中社会成长对儿童绘画的影响,以及成长中各种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我们作出以下案例:

一、实验目的:通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观察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有无体现,并探讨这些经验给儿童的其他方面是否带来成长或影响,如:智慧、情感、知觉、审美、生理、创造性和社会感等七个方面。

二、研究对象:我分别对3组儿童进行观察,这3组孩子都是年龄在7——8岁间的儿童,(这期间的儿童是样式化前阶段,有形体概念的形式。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事务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他们的心理状态在空间发展中也展现了,最重要且最基本的经验,发现了秩序和相关的空间概念。)这3组孩子在此之前均接触过绘画,并在同一个绘画环境中学习,学习的时间也基本相同,此绘画环境也并不是传统的临摹绘画,而是更注重儿童的创造力。

三、实验研究的课程策略:(在此之前做过一定的采访,采访家长和小朋友去过哪的博物馆,或者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实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书籍、视频等让小朋友们充分了解生活中的某一对象,研究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小朋友的引导、启发及对所教内容的正确表述,小朋友们通过讨论后将自己所观察、理解的事物用画笔将其记录下来。

四、案例教学内容:

(1)《磕头机》

材料:蜡笔 2B铅笔 素描纸一张

知识:磕头机的用途是在开采石油的,在本省的大庆市是最早的石油基地之一。(在上本节课之前对小朋友们做过调查,有的孩子亲眼见过磕头机,有的则就是通过研究者的讲述而进行描绘)

根据观察孩子们开始进行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此前了解亲眼见过的小朋友绘画起来就比较轻松,而且问题相对的也会少,而通过看图片观察的小朋友就会总会提出问题:“老师这个螺丝启什么作用啊?上面的那个支杆是用来做什么的啊?”等的问题,更有趣的是你还可以观察到亲眼见过的小朋友会自言自语的边画边讲述上次去看磕头机的经历,还会把磕头机周围的田地画的非常的生动:“这是奶奶家附近的地;爸爸说‘大庆油田的带领人是王进喜’”等课堂外所知的相关知识。观察者通过儿童的在课堂的表现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的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作画者在绘画内容的理解,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再来进行一组教学。

涵涵 9岁 奶奶家在大庆

(2)《老奶奶》

材料:蜡笔 2B铅笔 素描纸一张

知识:‘奶奶’这一词是对爸爸的妈妈一种称呼,在生活中小朋友们都会和自己的奶奶有爱的沟通,对奶奶能够更真实的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两位是较小一点的小朋友)

由于这两位小朋友比较小,更是绘画的是身边的人物,他们更多的会将自己最直接的观察感受画出来,朵朵6岁(女),在观察朵朵画画的时候你会时常听见她自言自语的说:“奶奶从小上学送我,放学接我,还陪她玩。”在她看来奶奶是慈祥的。而另一位小朋友,王楚5岁半(男)也会说:“从小没见过奶奶,也没受过奶奶的一点关心和爱。”他对奶奶就会陌生很多,只是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和在平时看见别人的奶奶,通过下面的两幅画完全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奶奶的理解。

朵朵 6岁

王楚 5岁半

在以上的课程中,无论年龄大的小朋友还是小的小朋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在课上所见的照片、视频及讲课内容都是相同的,但他们画出来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每个小朋友的观察点不同,课外经历不同,对画面诠释也完全不同。今天的艺术是用于表示人类为了表达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思想、情感而组织色彩、形状、线条、声音、运动和其他感受现象的有意识活动。这一点在儿童的画面中可以充分体现,他们利用线条和颜色,在作画之前仔细回想,无论是人物面部皱纹或是用颜色来表示脸部表情;磕头机及附近的田地颜色搭配都可以看出儿童画面所要表达的,我问朵朵:“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颜色的蜡笔?”朵朵害羞的笑笑:“这样的奶奶比较和蔼”,像个小大人是的,非常可爱。

孩子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社会成长是儿童这段时期最为突出的一项成长因素。通过以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5-6岁的孩子,还是8-9岁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过社会经验的在画面中要比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更能够更好的理解绘画内容,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加以创作。我们对“美术教育”更多的还局限在单纯的讲授如何去画,应该走出困定的教学模式,以综合材料、和社会因素正确的去引导、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回归最原始的作画模式。

参考文献:

[1]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E].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科汉·盖纳.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11-02

作者简介:贾丹(1991-),女,汉,黑龙江省,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美术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绘画儿童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