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隐轩窗明

2016-06-02潘纤云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5期
关键词:木格西窗一代人

◎潘纤云



月隐轩窗明

◎潘纤云

我真怀念那些木格的轩窗。颜色是被日影洗白了的浅褐色,雕花木格蒙着薄薄的粉连纸,云雀飞过窗前,配上清脆的音响。临窗妆台上,祖母搽的“谢馥春”鸭蛋粉、桂花头油、细齿梳篦、绒球粉朴,此刻都安静地躺着。

手工雕刻的轩窗配以红草覆盖的屋顶,棕黑木质壁墙,人坐在暗处,与老屋安祥的气场相呼应。窗下从容地喝炒米茶,吃瓷碟里牡丹花一样的甘露饼,指尖沾着甜香粉末,拍拍手,让它浮在空气中。然后凝神窗外晴空,心如古井般沉静。

秋深夕照下,支起窗,看院内落了叶的楝树,楝果“啪”地掉在青石板上,一群鸡来回奔忙追着果子,黄叶又追着鸡的脚步在飞旋。这情景,是古人即兴三两笔就可以勾勒出的闲散画面,而窗是最本色的画框。

落雨,飘雪,窗檐下那口碧色双龙缸可听雨点的泠音,可赏一缸洁白的初雪,十分纯净美好。待到夏天,缸又是千叶莲的居住地,清芬穿透窗纸逶迤而来,窗与缸的位置摆放得恰到好处。荷影遮窗——古诗中的碧纱窗也许就是这个样子。

窗前老了一代人的青春,飘过一代人的华年,祖母的容颜在时光里模糊。当年祖父江南江北来回奔波,她是否在窗下一针针绣着鸳鸯?我只知道,窗前的风把岁月的书翻过一页又一页,残落着昨日烟尘,依旧那么可亲可感。

我是多么喜欢“西窗”这个词,充满诗意与古典。西窗读书,南窗晒阳,光阴流水一样悄逝,清澈地映着我的童年与青春。后来,我如诗中所说的那样,抛弃了所有疑虑和忧伤,去追逐来了又去的潮水。桐花落满阶前,庭院老了,窗子旧了,岁月终将轩窗埋葬。

钱钟书说,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如今这双眼睛嵌上了“美瞳”,变成铝合金,换成塑钢。没有窗棂,窗如大敞的洞口,一眼望下去,刺目而眩晕。谦卑的灵魂习惯了在幽微处打量世界,顿感怯懦惶恐。

我总是在怀旧中穿行。脚步停留在那些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探寻一扇扇类似老屋的窗,试图回味旧宅亲切的眼神……青瓦白墙,临水轩窗,端坐袅袅茶香里,窗外是红蓼青萍的河水,穿梭如鱼的人群。仿佛有故乡的味道,却仿佛故乡凝视我的目光,隔着淡淡陌生。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浮躁,喧嚣,一声叹息,窗前心境已回不到从前。

那晚的明月真好——还是在异乡,睡到半夜,半床月光如白缎覆身。推窗,眼前是烟灰的远山,窗下溪水潺潺,一座断桥横在小河两岸,雨季刚过,所有植物在暗夜里舒展着。这是皖南的深山,旧宅庭院,熟悉的木格窗,老式的几案,清水般月色,隔开了红尘。

所居深谷,面山为窗,山月可知心底事?莫说我在找寻远去的回忆,倒不如说我在翻阅前世的闲愁。

猜你喜欢

木格西窗一代人
一代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更漏子·荷
叹秋雨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我们见证了
一樽浊酒西窗下
那段悠闲的时光
幽 景
我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