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提高决策质量
2016-06-01布鲁斯·波斯纳(BrucePosner)
布鲁斯·波斯纳(Bruce Posner)
人们如何处理自己收到的各种信息,并做出复杂决策?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揭示人类大脑的内在运作机制和人类制定决策的方式。企业高管对这一课题的兴趣尤为浓厚,因为他们必须频频做决策。
本文回顾了近期学术期刊中关于决策的文章,从中选取了一些精彩观点,对于企业高管提高决策质量或许有所启发。
1.心理疏离可降低信息过载的负面效应。信息过载是现代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虽然人们现在有了更多选择,但选择过多也会给人带来烦恼和困惑,使他们举棋不定,推迟决策或做出次优选择。应对信息过载的关键或许在于“心理疏离”,也就是从困住决策的种种细节中抽身而退,转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思考各种选项。例如,研究显示,当人们在思考明年购买的车型配置时,要比在思考明天购买的车型配置时,选择最佳车型的可能性更高。
2.在利用现有机会和探索新机会之间取得平衡可改善决策质量。“利用”是指优化当前任务表现的行为,而“探索”则是指促使人们脱离当前任务、寻求替代方案的行为。利用型决策发生在大脑中同追求回报相关的区域,涉及边干边学。相反,探索型决策会激活大脑中的注意力控制和执行功能区域,这些区域的任务就是管理新情境。“卓越的决策取决于决策者能否合理安排利用与探索的顺序,知道何时应切换到探索模式”。
3.设计好默认规则可以获得理想结果。做决策需要付出时间和注意力,但人们总是很忙。而默认规则决定了人们选择什么都不做时会发生的事。默认规则并不会将命令强加于人,只是引导人们转到特定方向(同时也提供退出机会),使得组织能够以低于经济激励的成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4.思维漫游时人们对选择的满意度并不亚于谨慎思考时的选择满意度。一般的决策理论主张对每个选项深思熟虑,然后选出能创造最高预期价值的那一个。不过,最新研究表明,有的人在做决策时会顺其自然,让思想漫无边际地游荡,直至恰好碰到一个能吸引自己的选择为止,但他们对决策结果的满意程度与那些对决策慎之又慎的人不相上下。
5.遇到难题时主动征求建议,会令人对你的能力印象更佳。许多人在遇到难题,需要求助时瞻前顾后,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被人瞧不起。实际上,这是无谓的担心,征求他人建议可能会令人对你刮目相看,尤其是当问题难度较大时。如果有人自觉在某一领域学识渊博,被问及相关内容时就会美滋滋的,对虚心求教者也会好感大增。
6.人们不能过度依赖过去的业绩预测未来的进步。当人们看到或经历过接二连三的成功之后,往往会认为今后的表现将越来越好,进而根据这一假设做出决策。但是这种观点可能存在误区。虽然正面结果之间常常具有一贯性(例如,期中成绩优秀往往预示着期末考试高分),但成绩是否会进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写道,实际上成功反而是未来进步的负面预测因子,部分原因是,同一开始就表现杰出的人相比,起初成绩欠佳的人更容易通过学习取得较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