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探究
2016-06-01张培
张培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文学也相应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文学与传媒的关系成为当今学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论文主要从2011年到2015年至今中国知网上关于文学与传媒的历年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进而从热点问题的异同来分析在传媒时代下文学的未来和走向。
[关键词]文学;传媒;热点;异同;走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81-03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15日在重庆发布的《全球传媒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传播市场,美国传播业收入位居全球首位,移动互联网已是数字广告的主力。而移动互联网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报告预计2016年占比将过半,2018年将达66.2%。在如此繁荣的大众传媒中,文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像任何新兴事物一样,总有其发展的益处和弊端,并始终对传统文学有所渗透。因此研究者开始从传媒与文学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的未来和走向。论文因此从2011年至今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分析中探讨这五年间热点的异同从而理清并分析出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2011年至今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研究的异同
从2011年到2015年,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角度之一。总结来说,其研究现状有同有异,而且历年来关注的焦点都有所侧重,使得文学与传媒的关注点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或者当时文学思潮的转变而发生着或隐或显的转变。论文首先从近五年分析出的热点问题中探讨其大致相同或一致之处。第一,纵观这五年文学与传媒的热点分析,可以分析出历年来研究者都有在理论方面对文学和传媒的关系有所阐释,从文学主体性、意识形态领域、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或文学批评方面阐释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例如:2011年主要从文学主体性和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探讨文学与传媒间的关系,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主要从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等方面对传媒时代下的文学进行探讨等等,这些例证都说明在传媒时代下对文学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话题和研究角度。这一相似的研究角度一方面说明研究者对理论问题研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尽管理论研究在当下呈逐渐减少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这些理论问题的探究中,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新的创新角度,这也就导致理论问题研究的逐渐下降(下章将具体谈及),这会导致思维模式的僵化,不利于文学或传媒的未来发展。第二,在文学实践方面,从2011年至今分析历年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可以发现热点多集中于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等方面,历年热点大都不尽相同,但从中还是可以发现相似的热点趋向,其一便是影视改编的热点问题,近五年来,每年都会出现探讨影视改编或文学作品的图像化问题,这一热点是跟随当年热门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影视剧的磅礴发展促成研究者转而研究文本与图像之间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在目前看来经久不衰。中国现在正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综艺节目、影视剧或电影在中国娱乐化产业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比重,不论前几年红遍一时的《甄嬛传》,还是今年热播的《琅琊榜》,都在证明着影视剧对于国人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研究影视剧改编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举例说明:2011年曾发表的《“触电”的背后:几多欢喜几多愁?——浅析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潮流》阐释了经典文学的影视剧改编问题;2013年曾发表的《文学与图像——兼论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阐释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问题;2014年《论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论述了诺贝尔文学家莫言的电影改编问题,诸此等等,都说明着影视剧改编正在成为当下学者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在近五年研究总结中发现,一直在探讨甚至失去创新能力的网络文学依旧是研究者喜欢的热点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当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网络文学热度不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催生了一大批高收入的网络写手,尤其与影视剧改编相配合,使得研究者重新审视网络文学的生存语境和存在方式。
研究出近五年的热点问题的相同之处,我们有必要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文学的风向和走向。对于不同之处来说,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化的探索虽然历年都有,但正呈现逐渐减少化的趋势,2011年研究传媒时代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非常之多,比如,2011年发表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接受的主体性研究》探讨文学的主体性研究;《文学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的“叙事狂欢”——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之一》研究传媒语境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理论的论著或期刊逐渐减少,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学院派学者在进行研究,对文学理论进行高屋建瓴的总结和探讨,等到2015年至今,研究理论的论著已经明显减少,转而对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进行实证研究。第二,在文学实践方面的论著或研究正在逐渐增多,在传媒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被研究者大量征用,成为学者探讨的主要话题,研究者被纷繁复杂的文学景观所包裹,运用各种方式阐释与文学的关系。例如:2015年研究者大多聚焦于市场消费文化下的文学与传媒,从传播机制,生产机制和消费机制等等方面对文学与传媒的关系进行宏观性的把握。《传媒改制、出版主导与文学导购——兼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等等方面。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对当前热门的文学现象进行解读,一方面象征着学者与时代的关系更为紧密,不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与市场之间的默契与融合,显示出了更为可视的热点和趋向。第三点变化,所谓“旧瓶装新酒”,研究者更加注重创新型与创造性,在陈旧的话题热点中窥探出新意。比如,2015年发表的《从网络女性形象的建构看网络女性写作》论述了网络女性写作的发展,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是一个创新之处;《论消费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从消费语境下对郭敬明进行研究探讨;《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论述了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等等。研究者在一般概念下对文学进行微观把握,从一般概念的某一个角度重新对文学进行界定,一方面细化了文学的分类和研究,使得某一个话题研究更加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文学研究的一种趋势:陈旧的、老套的话题不再能成为研究者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反,在这种老生常谈之中,取其新意进行重新整合和研究。这样会使得文学与传媒之间的话题与角度多了一丝新颖和别致,对于文学与传媒领域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2011年至今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研究的原因探析
纵观近五年文学与传媒热点问题的异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文学与传媒热点的关注点和趋向,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其背后深藏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上述我们简要阐释了部分原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所要阐释的观点,因此对于原因分析,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详尽的分析,梳理出热点背后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必要的关联。
对于文学与传媒视域下历年热点问题的相同之处,不难总结分析出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的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势头不可阻挡,而对文学也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这个大传媒时代下,文学的走向和未来似乎成为每个研究者的热点话题,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在相对平稳发展的中国背景下,研究文学与传媒的共通问题成为重要的话题之一。因此,研究文学理论,探讨火热的文学现象成为研究者喜欢探讨的话题。第二,与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关,文学发展至今,从五四文化开始的精英文学,到如今的消费文学、市场文学,文学如何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立足成为研究者经常提及的话题。文学是否还能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对一切市场的、现代的东西彻底摒弃?文学是否还能保持精英文学的高尚地位?这些话题曾经无人谈起,现在却大肆宣扬,归根到底便是,文学却是发生了某种新质,不可否认,文学与传媒、市场等的关系日益紧密,文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身的立场。因此,在当前社会语境下,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时代改变着文学的地位,另一方面,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也使得文学与传媒、市场合流,这样文学才能不至于消亡。第三,与接受者有关,这种接受者既包括文本作品的接受,也包括影视电影的接受,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大众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文学史的建构之中,尤其是影视化图像化的传播,使得曾经遥不可及的文学走向大众,往往图像化的关注程度会引起文本的重新阅读与审视,(尤其是青春系列电影的火爆荧屏会迅速将这股图像化热潮转变为文本的热潮)因此,这股大众的浪潮不仅波及普通民众,也使得研究者迅速把握文学的走向,在市场、文学等功利和私利的驱使下,在批评界也形成一股浪潮,出现一大批研究同一现象或思潮的热点话题。因此,往往相同的话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更有文学自身的发展逻辑,通过探究热点问题的“同”,才能得出文学的“同”,从而把握文学的发展方向。
对于文学与传媒视域下热点问题的变化来说,其实与上述原因是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首先便是研究情势的总体变化。陈旧的、腐朽的文学角度不再成为研究者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众多类似研究已经出现,大体都有雷同的倾向,另一方面,也由于这样的热点缺乏创新,在市场和教育制度等的趋势下,研究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创新点来发掘新的方向。因此,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似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情势的期待,除非一些卓越的学问家才能在理论方面重新有所建树。而相对而言,对于文学现象和当前文学潮流的研究似乎更能博得研究者的“青睐”。一方面,这些角度是时下最流行的角度,易于发表和阐释,另一方面,也与主流媒体或者主流大众相契合,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因此,在文学实践方面的热点不断增多似乎变得顺理成章。第三,在跨领域研究的背景和热潮下,文学与传媒关系的研究成为研究者青睐的话题,而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在广阔的文学史长河中相对固定,而传媒的内涵和外延却有着更为深远的涵义,互联网属于传媒,影视、电影、媒体和各种新兴现象也都与传媒有关,由此文学与各种传媒现象相交叉存在,研究的广度和宽度超越了文学之外,已不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产生巨大的交合之力。因此,这种热点的变化也能够看出跨领域下文学与传媒的发展有个更为广阔的含义和影响。
三、传媒时代下文学的走向和未来
研究出文学与传媒视域下热点问题的异同和原因,我们的目的为了探讨在传媒时代下文学的发展走向和未来。传媒在不久的将来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热力,而这种能量会使得文学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给文学带来最为深远的转折,但文学永远不会消亡,文学与传媒的关系研究目前还只是开始。随着传媒的广泛进入甚至于取代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学的走向和未来也会变得更加微妙。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传播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有可能催生关于21世纪文学的全新命题,比如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处于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到底对网络的虚拟空间有多大的依赖性?物理空间的现实“沉重”与虚拟空间“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关系如何把握?而这些命题显然在目前还鲜有提及,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和走向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讨和挖掘,文学与传媒的关系问题依旧处在开始阶段,未来我们还需要从更加创新的、发散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与传媒之间的关系。
在传媒时代下,文学的走向和未来似乎显得遥遥无期,甚至某些偏执论者认为文学在大众传媒的滋养之下必然发生着塌方似的破坏,甚至文学会因此消亡。但文学终究不会如偏执论者所说,因为文学是人类发展到现在滋养灵魂,怡情养性,甚至对于社会、政治、道德等等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媒只会让文学的路途更加多元,也会让文学的外延更加扩大,而传媒在文学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也会使得传媒领域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传统观念发生变化,而如何引导和改变这种变化才是学者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一味地否定或者排斥新兴事物的出现,或者认为旧事物在新兴事物的发展之下会变得岌岌可危,这种观点最终会制约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发展。传媒和文学的未来还要依靠人类社会一起努力,来完成大众所承载的梦想。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