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音乐教学价值

2016-06-01丁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审美性教育性音乐教学

丁晶

[摘要]音乐教学价在高校教育中价值的主要体现是教育性和审美性。其审关性的主要目的用音乐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让他们从身体层次和精神层次上获得满足,让他们拥有感受关、表现关、创造关的能力。而教育性的目的则在于提升大学生们的精神素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个性。高校音乐教育价值的审美性和教育性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关键词]音乐教学;价值;审美性;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5-02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音乐美育功能的结合

(一)音乐教学的关育功能

美育功能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美感教育以及审美形态教育,首先没敢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的构建一个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从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多角度出发,来认识美、创造美,通过音乐教学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道德情操,美感教育更加侧重对受教育者感性形象的认知;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发现美的能力,在千奇百怪的音乐作品中,发现美的元素和形态结构,通过分析鉴赏,提高受教育者的鉴别能力,更加侧重客观的、理性的知识描述。从每个真实的教育群体出发,审美形态教育是一个让学生越来越完美的过程,而从社会的进步发展来说,美感教育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更上一层楼的催化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美育功能在教育深入改革中的独立地位越来越明显,美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无人能够动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育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凸显出其独特的、深邃的教育价值,也成为了每位学子通往成功的必修课。

情感是音乐载体的基本特征,从每一首音乐作品中,我们几乎都能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内涵中听出整首歌的慷慨激昂。而这些情感的终究会变成学习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审美直觉、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自身影射出来的美育功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儒家教学中都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阐述,例如,孔子自身本拥有十分高的音乐素养,鼓瑟、击磬等都不在话下,此外孔子还通过“六艺”教人,其中“乐”处于仅次于“礼”的第二位,可见古代人对“乐”知识的推崇。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的主要功能有三大方面,即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音乐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有很大不同,属于非语义性的感知,音乐的美深深的藏在音律、节奏、乐调的变动中,以一种强大的力量融入到人的情感深处,如果加上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相信音乐教学就可以完成心理美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价值

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都属于一种素质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掘,最终目的是帮助每位大学生的内心建造一个完美的审美结构。

一首完美的曲子是作曲家表达美好、情感、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响,大学生的年纪正是出于敢于想象、敢于突破的年纪,对外在的一切都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思想上还是在意识上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由于大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欠缺,在实际生活中难免会收到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因此音乐教学的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分辨是非、识别美丑。

(三)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第一,要明确教学目标;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说音乐欣赏教育是一种十分简单、普通的审美行为;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音乐欣赏课程并不会像音乐专业教学一样,进行更加专业的欣赏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时代的发展促使高校的音乐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在欣赏某一件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习者率先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它是对个体审美情怀教学,因此整个欣赏过程应该是美的,这样艺术性的教学往往更能让学生切身投入,用心感受,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融人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法,为课堂活动增添趣味。要注意的是新教学方法的使用,要结合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甚至是逼真性和感染性,不能让新方法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实现其与音乐教学的真正结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创造力。

二、音乐的教化功能与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

(一)音乐具有教化功能

音乐教学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其教学过程必然会牵扯到音乐本体之外的更多东西。音乐教学本身属于教育范畴,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创造力,促使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音乐的教育功能在中国古代就给予了肯定,儒家创始人孔子说:“音乐的美和善是统一的,美是善的基础,善是美的目的”,所以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乐”的目的就是修身养性,所以说音乐也不单纯的具有审美形态功能。

(二)高校的音乐教学本身就是具有教育价值

不管是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受、还是从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上欣赏、或者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段上来体会,都是对音乐作品艺术价值的把握,都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知识学科中涉及到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音乐情感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音乐和其他学科充分联系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形成、碰撞、融合的过程,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吩咐的情感体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于人格塑造来说,音乐的教育功能是整体性的,其教育目的也不是单一的、必然的,原因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作品教育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两个学生听过同一首曲子之后产生的体验时完全一样的,所以音乐教学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三)高校音乐教学教育下实现的方法

第一,选择真实可靠合适的教学内容,音乐作品的种类繁多,作曲风格也不尽相同,而高校的音乐教学要兼顾精神教育和情感教育两大方面,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音乐作品积极向上的,同时考虑到音乐作品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内容对多学科的交叉也要有所侧重。体现出艺术性和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音乐作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丰富作品取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拓宽艺术视野。

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艺术欢动;高校内的基础音乐教学和中、小学有很大差距,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了一定基础,在校园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自己的体验,所以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是非常受欢迎的,任何活动都是对自己的挑战,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尝试的过程,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三、高校音乐教学实现审美性和教育性统一的方法

音乐教学的审美性和教育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音乐教学“以情动人、以美育人”

多年以来,我们常常通过实践与科学结合的方式教授音乐,却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情动人、以美育人”不仅强调了音乐教学的双重价值,而且也道出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实现这一目的同样需要在教学中坚守以下原则:第一,重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即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音色、节奏、旋律带来的不同体验;第二,重视音响和音乐概念的统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情感和时间的艺术,单纯的记忆对于音乐学习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在这个过程还需要情感的渗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二)坚持社会交往价值与表现力的统一

表现自己有多种多样,语言、肢体、动作等,音乐同样是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并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而音乐的表现力是不同小觑的。而高校内的音乐教育总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这时社会交往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个人荣誉也需要团队合作来获得,就要求学生将交往和表现力统一。

结语

音乐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其一:音乐教学不仅属于一门艺术教学,让众多学生从音乐学习中体会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作美等,总结来说就是音乐价值的审美性;其二:音乐教学还要强调和丰富音乐之外的教育性,可以理解为音乐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认知能力、人格品质等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才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审美性教育性音乐教学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