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夫熊猫3》干不过《疯狂动物城》
2016-06-01徐元
徐元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导读?“动物城”不就是北上广深、各个省城?而兔朱迪就是许许多多裹挟在中国城市化浪潮里的小镇青年、小城青年里的一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功夫熊猫3》仍在公映。不过,正常档期30天之后,又在影院 “赖”了一个月,可10亿票房还是阿宝无限接近而又无望达成的目标。然而,《疯狂动物城》“破十”,却只用了16天。
为什么宣传营销声势浩大、授权形象漫山遍野的《功夫熊猫3》,票房远远未能兑现各方预测的20亿,反而在映前零宣传、零认知的《疯狂动物城》的映衬下,显出一副虎头蛇尾的尴尬相?
原因无他,影片的实力使然。
尽管从“数据指标”来看,梦工厂的《功夫熊猫3》和迪斯尼的《疯狂动物城》,都代表了当下动画电影的最高技术水准。前者的动作设计、分屏设计,尤其是融合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视觉呈现,称得上独树一帜;而后者对配角、建筑、器物、衣饰等细节的考究,虽然不像特效大场面那样引人注目,但实则却是一项极奢侈、“隐秘而伟大”的惊人成就。
然而,微妙的是,前后脚问世的这两部动画片,“面子”上一个非常中式,一个特别洋气,可它们背后的“里子”,恰好是反过来的,而这恐怕才是它们在市场上命运各异的根本所在(两片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拉开了距离:《疯狂动物城》6亿美元、《功夫熊猫3》4亿美元)。
《功夫熊猫3》最大的毛病在于剧情,阿宝击败反派(那头名为“天煞”的野牛)的办法,来得那么敷衍、那么作弊,其实抵消掉了功夫电影最根基的原则:好人打败坏人,是因为他吃的苦更多、练的功更勤。
简单说,功夫片里用以一决雌雄的,只能是拳脚功夫,而不能是魔法、权谋或财富。如果神雕侠杨过不是扔出一块飞石,而是用魔杖一指,念动口诀“阿瓦达索命”来击毙蒙哥大汗,那该有多滑稽。就是在功夫片的不同种类里,东方不败的天外飞仙,也不能容于黄飞鸿的硬桥硬马。可是《功夫熊猫3》的大结局,阿宝把天煞带入冥界的“吴氏碎骨指”、熊猫村的乡亲们突然就领悟了气功真谛、并立刻就能透过某种异次元虫洞传功给了阿宝,这岂不就是魔法显灵,岂不就是编剧在耍赖?
不过,这还不是《功夫熊猫》的编剧第一次耍赖。第一集的大决战,阿宝最终打败大师兄残豹,靠的就是这招瞬间置人于死地、并且还能将其肉体瞬间传送到冥界的“吴氏碎骨指”。但是之前的剧情编排得丰富:阿宝有天赋,师傅又对他展开了特训,而且他皮糙肉厚特别扛打,更是铺垫了整整一集,所以,在功夫上反败为胜胜了残豹,他再使出“终极解决”的一招,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可尽管如此,阿宝从哪里学得这样的绝技,而这绝技又如此的邪门,影片完全不解释,实际已经算是在剧作上犯了规。或许这个漏洞被创作者注意到了,于是在第二部里,阿宝就不会或无法再用这一招了。
那么,第三部怎么又把宝押在这上面了呢?或许只能说,“地狱来的无敌对手”这样的设定,挖下了一个巨大的坑,超自然的“碎骨指”只好重出江湖——这当然可以理解成编剧的黔驴技穷,不过真正的根源,其实出自《功夫熊猫》系列一直以来的先天症状:阿宝实际上是一只美国熊猫,而他的历险故事,则出自于美国思维对中国功夫的理解。
阿宝乐观、单纯、大大咧咧,尤其还贪吃而肥胖,不正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男孩儿?他羡慕侠客们的“台上一分钟”,可是对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侠的“台下十年功”,既不那么热爱也完全不擅长,其实对他而言,“功夫”和拳击、篮球不同,而是与圆桌武士的屠龙术、甲贺忍者的忍术差不多,是充满异国情调的魔法巫术之流。所以,在这样的心理认知下,《功夫熊猫》也就不可能真正恪守武林规矩。不过反过来,巫师哈利·波特却需要在霍格沃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深造魔法。说到底,一个大胖美国人/熊猫,在东方神秘的功夫世界里,骤然轻松地变成了救世主,创作者的潜意识里,恐怕不会没有一丝殖民者的优越感。
《功夫熊猫3》的票房成绩其实算是相当出色,只不过按照“熊猫”、“春节档”、“合家欢”、各种商业品牌合作等因素考量,之前片方及舆论看好它能冲到20亿大关,也并不夸张。然而该片高开低走的态势,除了技术上的一些原因,说到根本是因为故事没能打动人。几乎所有的观众看完之后,都会承认它热闹好玩、“很萌”,但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满足。
《功夫熊猫3》是中美合拍,大量的中方创作者参与,主场景更是以青城山为范本打造,然而古怪的是,除了美术,这反而是三部曲里中国韵味最浅的一部。因为,在那些美式主题之外,第一部其实还讲了“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第二部是“柔能克刚”和“既往不咎”,而第三部呢?那个放肆吃喝、尽情享乐的熊猫村,究竟承载了什么寓意呢?似乎只能替某种由快餐及肥胖构建的美式生活方式背书,那些胖得过头、聒噪得过头的国宝们,甚至比前作里代表庸碌大众的兔子和猪,更缺少人格及指向性。最要命的是,主人公拯救世界的办法,不是出自刻苦修行,而是来自天启或曰顿悟,这实在是让——无论东西方——观众无语。所以,不能走心,就算招徕了不少小朋友,而没法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吸引足够多的成年观众捧场,《功夫熊猫3》也就没法真正探顶“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饱和值。
《疯狂动物城》则不一样,它赢得了《功夫熊猫3》没能收割到的观众和好评。这部看起来非常典型的好莱坞“拍档”型警察电影,能在中国一炮而红,除了精彩曲折的推理故事和可爱已极的角色造型,关键还在于,它探讨的性别问题、种族问题、歧视问题,尤其是“乡下孩子勇闯大城市”的故事主线,也完美契合了当下众多国人的生命体验。
“动物城”不就是北上广深、各个省城?而兔朱迪就是许许多多裹挟在中国城市化浪潮里的小镇青年、小城青年里的一员。我们当然未必像朱迪那样优秀,可是她初进城时的那种跃跃欲试、遭遇城市文明的种种潜规则时的挫败感,却无妨被我们感同身受。至于朱迪奋力拼搏、小聪明和大智慧兼具、事业感情双丰收的人生经历,更有十足正能量、十分打动人——我们还能对一部主流电影要求得更多吗?何况,《疯狂动物城》真的还给了更多:拿树懒来揶揄公务员的低效无能,这个妙到毫巅的讽刺,99%的地球村公民都会为此开怀大笑、拍手称快,这样的电影当然会成为“现象”。
阿宝和朱迪都是好莱坞剧作里标准的“小人物大英雄”(我们这里更时髦地叫作“吊丝逆袭”),可是在让他们抵达成功彼岸的路上,两个故事分出了高下。它们有力地证明了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前提是,这道“民族味”,一定要不折不扣、风味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