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教学研究
2016-06-01乔欢于胜刚
乔欢 于胜刚
[摘要]终生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大学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诸多现实压力下,出现教学能力不足,教学与科研割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阻碍了青年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投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12-02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为了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需求,大量的青年教师被补充到了高校从事教育工作。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之中,3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为33.64万人,31-35岁为28.43万人,36-40岁为22.25万人,40岁以下的教师达到了62.78%的比例。数据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力量。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日益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然而大学教师却在国内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下,在“成为研究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心扑到“科研”上。导致不少青年教师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甚至“一停电就不会讲课”的现象在大学课堂中也是屡见不鲜。这种高校教学的发展状况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如何完成专业成长之路,都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关,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本文着重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现状出发,思考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以实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以此来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关于高校教学研究的界定
台湾学者陈碧详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以及服务工作时……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内涵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能和精神。”高校扩招以来,高校青年教师日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干力量,承接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拥有更高的学历,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但多数高校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出身,虽然在自身专业上可能颇有建树和想法,但当他们站上讲台,面对着已经具备完全自主意识和求知欲望的大学生,教学技能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必须迫切的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撑得起大学的讲堂。因此,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师的根本出发,深入教学研究,将基本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深入探讨,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基础教育中,我们普遍同意“教学研究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大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对大学教师在除教学意外科研的要求,导致高校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有别于基础教育。大学里,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教师不可能脱离于科研去纯教学。因此,高校教学研究应该是在以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理论结合实践,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把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活动。然而,许多高校青年,将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导致高校的教学研究出现诸多问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问题呈现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关注,“回归教学”的呼声已经在大学校园想起,教学研究工作有助于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整体大环境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都普遍下降,教师课前备课不认真,没有认真揣度教材,照本宣科,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关心和直接帮助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活动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上,教学研究仍然是教师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制度层面的原因,青年教师在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误解和不足。
(一)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教学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是在教学工作的经验感悟、规律总结、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大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研究的内容和热点与高等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的问题紧密相连。然而许多高校青年教师在面临科研与职称评定的压力时,规避了对教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开展教学研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造成这种误解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清教学研究的本质,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割裂开来。没有在教学活动反思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其实,教学研究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反思。教师把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认知对象,通过对教学活动的批判性思考,将教学过程中隐含的本质性因素外化为教学组织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总结,形成新的教学理论,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教学研究不仅不会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反而因其教学素养的提高,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部分青年教师功利化取向严重。就当前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考核仅仅看立项课题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等,而不看教学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效果。这种把教学研究进行量化评价并贴上学术研究标签的做法,模糊了教学研究本来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教师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成就动机,当学校过于注重量化的指标来达成其加薪升职的职业追求,必然导致部分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重课题项目,轻研究过程,为了考核、职称而进行教学研究,而忽视了教学研究本身的内在价值,在这种教师价值取向失衡,功利心过重的情况下,教学研究成为了形式,阻碍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下降。
(三)缺少有效的指导。教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要求教师将工作式的思维转化为研究式的思维,借助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将表达性知识书面化,呈现出具体的研究成果。而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闭门造车,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使教学研究常常局限于纯粹的经验累积或教学事例的列举,导致很难出研究成果,同时耗费了青年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青年教师有必要积极主动寻求团队合作,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提高自己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一)结合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许多青年教师在面临科研选题的压力时,往往不知道教学研究的选题应该从何处来,处在当局者迷的窘境,其实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往往是教学研究的起点。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所在就是要解决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时刻反思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使实践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提升教学素养。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首要因素就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现代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基本的教育观点和信念。这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展现出来。2.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知识更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要具备多层次、系统的专业知识机构,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深度和广度的统一。首先,必须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前沿知识,使自己的教学研究与时俱进。其次,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所教学科的融会贯通。此外广博的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所必需的。3.必要的专业智慧。即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况时能够敏感、迅速、准确的做出判断。这种智慧不可学不可教,它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反复思考不断积累。4.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语言表达流畅,结构清晰,逻辑清楚,风趣幽默,可使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引人人胜。其次,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能过运用教育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创新,对教学环节和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此外,创新思维。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环境。
(三)开展合作研究。教学研究非教师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寻求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主动申请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同时教师的研究能力也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学习以及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中快速成长起来。
四、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再次巩固了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相辅相成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