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样本

2016-06-01樊威王建卿

军工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两江军民国防

樊威+王建卿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应该落实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探索推进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有要求,强军有部署,地方有责任,两江有条件。重庆位于我国大陆几何中心,是“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形成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要冲。两江新区地处重庆核心区域,重庆的汽车工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生物医药,以及金融业、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地方主动作为,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共振点上谋篇布局。

重庆是军工大市,涵盖了兵器、船舶、航天、航空、电子等几大军工行业,在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军民融合工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把发展军民结合产业作为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效显著,2014年军民结合产业产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190亿元,军转民持续深入,民用产业支撑作用强。2014年7月25日,孙政才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军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水平,并做出了发挥军地优势,提升融合质量和效益;加强规划统筹,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动重大建设项目融合,促进军地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军民产业融合,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及科研成果交流与合作;推进军地人才培养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等五项部署。

建设两江新区是中央促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培育西部地区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崛起的国家开发开放大战略。2010年6月成立以来,按照国务院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和“一心四带”的空间布局,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内陆开发开放、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优势产业,新区建设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现在正需要新的发展动力。找准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和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振点,探索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市、区联动,整合军民资源和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与发展力,有利于新区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和内涵发展能力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有利于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经验、先行示范。

兼顾军需民用,在经济基础和国防要求的共生点上协同推进。

推进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综合考虑军地双方的需求,以优化存量配置、提升增量水平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为抓手,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同共生。

一是基础设施要更好贯彻国防要求。按照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把握新区全面深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点,进一步贯彻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军需与民用一体、经济与战备兼容的原则,统筹布局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谋求和推进新区独具特点的水路港、航空港、信息港更好地承担国防使命。其中,果园港可以根据国防需求,在建设中针对性加载国防动员功能,储备应急应战兵员投送、大型装备和物资快速转运、联运的能力。更好发挥重庆独有的铁水联运、空铁联运、空水联运、公铁快速转运的优势,做到物流与产业、园区与网络互动,建设多式联运中心。江北国际机场扩建可以以西南应急应战需求带动空港相关基础设施功能开发和质量提升,牵引机场平时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升级换挡,做到平战结合功能完备,平战转换及时高效,形成支撑西南方向远程战略投送的空中走廊的能力储备。结合新区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建设基础、特别是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优势,建设军民两用的导航定位、气象水文、地理空间、精确授时和社会人文等公用信息服务系统,以及电磁频谱、军事物流、作战保障与应急动员等专用信息资源开发系统,形成军地优势互补共享的多功能信息网络体系和数据灾备中心。建设应急应战潜力统计、物资动员信息采集和装备研发生产采购体系,把新区应急应战专业保障体系纳入国家应急应战体系。

二是产业发展应更多兼顾军需民用。立足三大工业开发区,打造“5000亿汽车、4000亿电子、2000亿装备”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依托两江科创中心、“两江国际企业港”等百万平米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力智能终端、云计算应用、物联网、生物医药、机器人、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培育和聚集一批寓军于民、亦军亦民的科技创新性企业,力争在新材料、新器件等关键领域实现军民一体化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突破,谋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通用航空产业,提高新区民用轻小型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整机制造、关键部件等研发生产能力,加强运营指控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驾驶员培训、维修保障及航空文化等产业链延伸,有效储备西南地区的空中应急应战投送支撑保障体系能力。在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和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研发,不断提升军民两用高寒机动越野装备的智能化、实战化水平,大力支持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无人化装备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注重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创新,加快研发适应高原高寒地区的医药及医疗保障产品(如人工心脏),以产品的高质量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在物联网应用及物流产业,建设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的快速联运通道系统,推动辐射全国的米字型交通物流枢纽和联通全球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积极建设军民共享的精准物流和过程监控、适时调度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科技服务产业,注重军事技术需求牵引,建立健全新区军民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协同高效的科技孵化平台、科技金融公司、知识产权交易和成果转化平台等服务业,推动形成新区军民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新模式和寓军于民的创新能力。

健全保障机制,在兴国强军和富民兴业的共赢点上深度融合。

两江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战略、强军目标、重庆发展和两江开发的互利共赢,探索实践“政府主导、军队主动、企业主为、市场调节”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基础共用、能力共有、产业共生、高效协同”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将两江新区建设成为西南方向乃至全国的战略大后方、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为此,要着力从军地协同、成果转化、政府引导等方面出发,构建一套有利于支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是军地协同机制。新区依托省级经济审批权限,将主动谋求与成都军区等建立军地协同决策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把西南战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武器装备研发、人才、兵员、教育培训、后勤保障、国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有效融入到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设寓军于民,亦军亦民的经济社会体系,为国家储备可持续的应战潜力。

二是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军民创新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机制,扩展现有知识产权平台的功能,积极推进军队及军工集团的国防知识产权在新区落地转化,构建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合理流动的渠道。协调推进与西南战区各军事单位在军事采购、产业支撑和科研攻关等领域的合作。建立面向相关军种的产品和技术采购信息平台,推动区内高新技术产品与军队装备需求的对接,构建区内 “民参军”的绿色通道。

三是政策引导机制。两江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要落地,一是需要充分掌握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武器装备研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二是需要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创建、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国家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方面得到支持;三是重庆和两江新区要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和税收支持等方面完善军民融合的政策配套体系,以推动区域核心能力培育、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再造方面的军民深度融合朝着“常态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两江军民国防
凶手老罗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金小麒谈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两江新区试水“大部制”改革
水汇“两江”古城秀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