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论》公选课科普化授课探索
2016-05-31罗清威邹祥宇唐玲
罗清威 邹祥宇 唐玲
摘 要: 《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知识构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其授课对象的特点,《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教师应积极调整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既通俗化、科普化、生活化而又不失科学化,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授课内容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36-01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成才。公共选修课是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对全校学生开设的一类自由选择性课程,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推进文理工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为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提供保障。公共选修课是实现学科渗透的重要桥梁,更是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宽口径、多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1-4]。
一、《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特点
材料学科是一门与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电子、能源、医疗、建筑工程、物理化学、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材料导论》 作为非材料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材料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材料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学时为30学时,开课时间为每学期的第3周至第17周,每周2学时。学习《材料导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化学、机械工程设计、电工电子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对于面向全校文、理、工所有专业开课的需求,如何协调好文科学生的基础知识匮乏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通过《材料导论》这门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既掌握了一些材料类的相关知识,又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平时的专业学习、知识体系合理构建、个人素养提高等活动之中。
二、《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现状
1.学生组成复杂
《材料导论》选修课自开设以来,选课学生涵盖了我校文、理、工在内的65个专业,比如体育、物理、艺术、土建、化学、地理、计算机、机械、会计、电气、经济、外语、能源、中文、管理等等。学生来自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和专升本等不同学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他们平时所涉及的知识和基础都存在着差异。
2.课堂违纪现象较多
依据我校培养方案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大部分学生选课仅仅是混学分,因为兴趣选课的学生较少。与其他课程相似大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从内心上不愿上课。另外学生对素质教育选修课不够重视,课堂上自然就存在一些违纪现象,授课效果也不理想。根据本课程开设以来的经验,学生在上公共选修课时普遍存在迟到、早退、旷课以及听课不认真现象,比如上课玩手机、睡觉、说话、写其它课程作业等[5]。
3.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主要授课内容分为材料概述、传统材料和新材料三部分,主要包括材料的分类及社会地位、材料导论纲要、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信息材料八个章节。由于大部分学生并非是材料专业,没有基础,因此部分授课内容对于他们而言过于专业化。比如说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工艺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合成与加工工艺,包括冶金、铸造、锻压、焊接、注射成型、注浆成型、热压成型、挤出成型、淬火、金属的热处理工艺等等,这些知识既专业又抽象,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较难。
4.上课时间有待优化
为了给必修课和专业课让行,避免教室冲突,我校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学生选择晚上上公共选修课,主要是因为可以不上晚自习。而大部分的学生社团、兼职、课外科技活动都在周末,把公选课安排在周末明显减少了学生丰富大学生活和提高课外能力的机会。部分学生为了参加课外活动自然也就会选择请假、早退、逃课,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公共选修课科普化授课的分析
1.什么是科普化授课
科学技术普及,通常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等[6-7]。《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的授课也要才有科普化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各个来自专业的学生理解材料、认识材料。科普化不等同于简单化,他的问题和内容都源于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铺设多层次“阶梯“,帮助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具体来说“科普化授课”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尽量从通俗易懂、切合实际、联系生活的角度出发,课堂上结合音频教学、手势、身体教学手段,把授课内容分解在生活实例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2.积极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周围的材料类科普知识
与其说按部就班、受限于教材的本本框框、机械化的授课,但不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看法、促进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8]。《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可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出发,给学生对材料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觉得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可见的。以讲授信息材料一章为例,上课时可从优盘讲起。让学生知道优盘属于磁性材料,进一步分析其属于磁存储材料,然后再分析优盘为什么可以反复的存储数据而光盘却不能,让学生知道磁存储材料也有区别。
3.利用科普化的语言加深学生对材料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生活在游戏、音频和手机世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板书教学方式明显不能得到95后这帮个性张扬的学生的认可[9]。因此在《材料导论》这门公选课时可以试着采用科普化语言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科普化的知识进行理论教学,在适当的地方加入适当长短的视频。比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章,以生活中用到的玻璃瓶、碗碟、玻璃杯、砂锅和青花瓷花瓶等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个初步的认识,介绍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艺时播放一段青花瓷制作过程的视频,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青花瓷的制备过程,同时也可以青花瓷的制备流程来介绍其他制备工艺类似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听课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结语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是一个国家科学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材料导论》公共选修课科普化教学不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而是教学方式的回归。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把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各种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枯燥的课堂也会由于科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而变得更加有趣。知识源于生活,采用科普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通过课堂实践证明,“科普化”教学是有效解决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开课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索材料世界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为培养具有高级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永忠,董守华,祁雪梅.“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公选课的教改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20-122.
[2]唐力.公共选修课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55-157.
[3]孙静华.关于大学公共選修课的教学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4):186-186.
[4]韩琳,侯爱清,齐敦禹.发达国家理工院校培养文科人才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13,29(1):83-87.
[5]杨德东,孙鹤旭,杨鹏,等.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1,(15):86-88.
[6]况旭.初中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科普化”的一点研究[J]. 生活教育,2016,( 3):109-110.
[7]徐丽婷.浅析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2015,(5):48-48.
[8]梁昌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科普化课堂设计[J]. 生物技术世界,2013,(7):91-91.
[9]赵黎昕. 浅谈青年教师的授课艺术[J]. 教师,2012,(5):36-37.
作者简介:罗清威,男,博士研究生学历,陕西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材料系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