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听力从产前开始
2016-05-31李凯菲
李凯菲
5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听力损失后果严重。预防和治疗听力问题关键在于“早”,早在产前就要开始了。
5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两种筛查很必要
我国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3‰,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是尽早发现听力问题的有效手段。
据北京儿童医院听力诊疗中心主任刘海红介绍,新生儿听力检查已经开展比较普遍,目前采用两阶段筛查方式,即初筛和复筛:新生儿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初筛,如果筛查不通过,则在新生儿42天时进入复筛阶段,复筛仍有问题的就会在三个月时进行系统化听力学诊断,当确诊为听力障碍时,就要进入听力早期干预了。
除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外,还应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如果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比如有的孩子携带耳毒性药物易感基因,一旦检查出来,应终生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出生阶段通过了听力筛查,后期成长过程中仍然会表现出听力障碍。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听力保健给与持续关注,尤其是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儿童等,即便通过了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到专业听力诊疗机构随访1次。这也是尽早发现问题,把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迈进的有效手段。
警惕孩子的中耳炎
除怀孕早期避免感冒和感染,不要给孩子使用耳毒性药物等预防措施外,新生儿听力筛查过关的“健康”儿童也别大意。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1-3个月可对于突然而来的大声出现惊吓反应;3-6个月会寻找或转向声源;6-9个月可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9-12个月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12-15个月能说出单字词;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18-24个月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24-36个月能说出短句,一旦发现异常,或者对于更大些的孩子来说,家长注意到孩子有以下行为,比如总是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看电视声音特大;有异常响动时,大家有反应,但孩子总是没有动静;孩子接电话时习惯只用右侧耳朵等,就应怀疑孩子可能有听力异常,尽早去专业医疗机构检查。
门诊还发现,部分听力损伤患儿是在幼儿园入园体检时发现的,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重视幼儿园体检,同时呼吁所有的幼儿园入园体检时都加入听力筛查这一项。尤其是患中耳炎的孩子更应特别留意。60%的儿童都曾发生过急性中耳炎,对于较严重经过治疗的,复查时应做个听力评估。对孩子来说,相对于游泳、洗脸导致水进入耳朵造成中耳炎,更应预防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引起的中耳炎。
听力损失尽早干预
孩子一旦出现听力损失,应尽早干预和治疗。如果是传导性的听力下降,即中耳路径传导出现问题,可逆性较高,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能帮助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即听神经和耳蜗受损,通过药物治疗提高听力或恢复听力的几率非常小,这类孩子可选择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在佩戴前,应到正规医院评估听力受损程度,由专业医生制定听力补偿方案。对于佩戴助听器,很多孩子甚至家长觉得“很丢人”、“会被歧视”,从而拒绝佩戴,其实在国外,佩戴助听器就像佩戴眼镜一样正常,是让孩子重获听力的重要途径。
如果孩子已出现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是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越早植入对于患儿的言语康复越有利。
在耳聋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内耳畸形导致的听力下降,这些患儿可通过手术来提高或恢复听力,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每年有90~100台耳聋患儿手术,其中40%是内耳畸形导致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耳聋,专家的建议都是,生活留心早发现,专业筛查早诊断,因人而异早治疗。
刘海红,北京儿童医院听力诊疗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致力于听力损失筛查-诊断-言语-康复评估领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005-2012年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2年作为人才引进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人工听觉技术工作。在听力损失筛查、诊断、助听器选配、人工耳蜗调试、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发育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