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不算什么
2016-05-31宋崇升
前段时间,第88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曾经的万人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在四次悲情陪跑,22年的等待后,终于捧得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这一新闻当时刷遍各社交平台和朋友圈,小李子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小金人,实至名归。很多影迷感慨,小李子的心理素质真是杠杠滴!终于将错失的荣誉弥补回来。
错失,是一种无奈,也是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一种结局。有的人为错失爱情而悔恨,有的人为错失机遇而自责。为此,总有一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焦虑感,紧张感。这种情形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
“周末的比赛不错,一定不能落下。”刚刚周二,大学生小刘就反复提醒自己。可到了周末,因为别的事情未能如期看到比赛,小刘的心理怅然若失,暗自感伤,似乎自己“错过”了一件无法弥补的大事。
除了电影、电视等吸引人的节目,有些机会、场合,比如聚会、旅行甚至一些资格考试,都是他们不愿错过的对象。一旦错过,就会感到非常遗憾,内疚甚至是自责,如同失去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样。有人将这种心理称为错失恐惧。这是一种认知歪曲下的情绪体验,是对“所失”的重要性的过度夸大,并对“所得”的可能性过度缩小。
“错失恐惧”的出现,可能与当事人曾经错过一些重要事情的经历有关,因为害怕再次错过,变得矫枉过正,对一些无足轻重的机会也变得过于紧张。
小王是某大学的研究生,但这个学校并非第一志愿,而是其调剂过来的。与光荣和梦想擦肩而过的感觉经常刺痛着他。小王觉得,这次错失是自己一生的痛。经过这个事情之后,他对学业愈加不敢懈怠,对每一节课都认真做着笔记。读研期间一次课都没有落下。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考博成功。
可见,对于错失,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反而会避免以后更多的错失,甚至会弥补曾经的错失。“小李子”对自己过去几次“错失 ”小金人有些在意。2014年已第四次获得提名的小李子最终败给了马修。获奖后马修特地与小李子拥抱以示安慰,而小李子也大度地“送吻”祝贺,但却难掩眼中失望的泪光。“小李不哭”成为当天的热点话题。但这次错失之后,小李子“用生命”演了《荒野猎人》,这是他拍过的最艰难的电影,为了这部影片,他把自己弄得大腹便便,头发凌乱,完全没有了偶像风采,拍摄时还需要反复跳入冰河,以致经常感冒。如此拼命之后,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最期待的一个奖项。当然,对于小李子来说,获奖只是其陪跑路上的收获之一。在漫长的等候中,他的演艺技艺已被砥砺得更上多层楼,这才是他更大的收获。就像中国申报奥运会。第一次虽然以一票之差错失了2000的奥运会,但经过8年的坚持和等待,2008年的奥运会一鸣惊人,举世为之瞩目。
对于错失,态度上除了积极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坦然。所谓有得必有失,生活不可能完美,智慧的人应该学会取舍。一方面,要冷静评估自己所期待的事情,客观为其打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有机会“补救”的事情,果断取舍,不要患得患失。另一方面,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到每天的生活主线,同时提醒自己,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错过了“备选”的也不算损失。
有位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错失了上名校的机会,只上了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因为专业冷门,毕业后应聘到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令其惊奇的是,昔日考上名校的学生现在和自己在同一家公司,和自己做着相同的工作,拿着相同的薪水,有着同样的起点。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这位年轻人后来获得的职位还要优于名校毕业生。对于高考的失利,他瞬间坦然了,并悟到了一个道理:一次错失,不算什么;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很多人最常见的错失恐惧,不是一些利害攸关的大事。而是担心错过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交际信息,比如电话、微信、留言、回复等等。很多人觉得手机很重要、网络很重要,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条和自己有关的消息,包括一个手机红包。而实际上,能让自己记住或有用的信息,并不多。有人曾经不慎将手机遗忘家中,惴惴不安地等待一天之后,回到家中马上去查看手机,结果失望地发现,还真没有什么重要的人和事被错过。此时的心情,或许比错失一些电话、信息还要失落。
错过,似乎是一种辜负。其实,最不能辜负的,就是当下的时光。
宋崇升,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会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担任国家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多家专业杂志审稿专家。擅长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神经衰弱、重性精神病、强迫障碍等的药物及心理辅导,擅长催眠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