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路径选择
2016-05-31董涛
董涛
【摘 要】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来源于两个维度:一是生活的维度,二是教育的维度。而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完成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来引导与介绍。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维度即生活的维度和教育的维度讨论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路径选择和大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论的形成。
【关键词】人文修养 路径 方法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品经济学》,项目编号:10yjc76001。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先进思想即人的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体现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分工推动着现代大学专业的不断细化。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人文教育有被弱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世界各地的大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是摆在全世界大学教育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必要性
在人类社会中更应该重视人的文化。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必须得到重视和传承。大学教育中应该集中体现在对人类社会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成果予以介绍和解读。马克思理论体系明确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要求。
任何人的人文修养都不是先天就有的。从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来看,每个人都存在于不同的人文环境和文化语境之中。无论是在城市或是乡村,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同使得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人文素养。生长环境的不同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的人文修养有显著的差异和不同。另外,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使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存在着知识结构雷同、人文修养不足的问题。怎样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不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理念创新的核心所在。大学教育的分科结构和大学生毕业后所存在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重视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文思想的探究精神明显不足。许多大学生认为“那没有什么用”。不可否认,现实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需要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然而,站在大学教育与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高度来说,怎样在四年大学时光中使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担当。所以,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与提高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职员工和领导阶层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软实力。努力在校园中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让大学生在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感染大学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1.扩充多学科认识体系,不断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衍生出当今社会的诸多学科。农耕社会结构所存在的“三百六十行”在今天已经发展成多元的学科体系。高等学校中所谓“专业”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被人们创造性地“发明”出来,针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系统性的解决方式。社会的分工促使社会人才知识的专业化。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大学有必要从专业和综合两个维度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上不但要将专业知识介绍给大学生,而且更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和新的方法论。这些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的提高。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大学生准备授课内容时尽可能在“专”和“博”之间找到那条“黄金分割线”,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解决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2.以兴趣为原动力,不断扩展大学生知识结构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进入大学以前,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融入大学生活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教师善于发现大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引导。所谓“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交往中使大学生能够不断扩展大学生知识结构,逐渐建立起每一个大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好准备。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
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是需要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人文艺术形式和流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的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善于启发大学生对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有助于人文修养的提高。各种人文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涉猎各种文化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形成。所以,大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产生出自己的人文态度,培养出较高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玉华、李景平:《大学生素质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