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路径研究

2016-05-30黄绍泓

考试周刊 2016年37期

黄绍泓

摘 要: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参与扶贫的中坚力量,通过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从外在动力和内在成因两个方面,构建有效的扶贫路径,帮助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 高校共青团组织 扶贫路径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武陵山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新时期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近些年,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参与扶贫力度有所加强,笔者简略总结高校共青团参与扶贫路径,归纳起来大都为两种: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

一、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反思

(一)物质扶贫的反思

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物质扶贫的方式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给予简单的物资援助;第二,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笔者认为这种单纯地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送钱送物的扶贫方式,只能暂时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不能使贫困的人们真正脱贫。为什么呢?笔者以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物质扶贫只是一种外在的扶贫方式,要真正摆脱贫困,必须依靠当地群众的自生能力[2]。就拿物资援助来说,“缺什么给什么”会让部分贫困地区的人们把给予当成一种施舍或者依赖。其次是简单的援资,如大包小包的旧衣物或弃置的其他杂物,要耗费一定的金钱运输到贫困地区需要的人们手里,花了这样的大力气,不见得运到的物资就是人们所需要的,最后有可能造成第二次丢弃,这样来说,不仅耗费人力,而且耗费资源紧张的物力,结果得不偿失。再来看资金扶贫,如果不加强当地群众的自生能力,那么扶贫资金只能是给多少用多少完多少,这样的援助性资金投入久而久之还可能使贫困的人们把救济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获取,甚至成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贫困者将不再积极渴望脱贫,而是借“贫困的噱头”造势,以期索取更多资金援助。因此,简单的“输血”扶贫已经对多因素干扰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无济于事了,这种直线式脱贫思路已经越走越窄。

(二)文化扶贫的反思

在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贫困地,由于地域偏远,这些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困难。这种封闭性迫使人们选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和相对落后的文化。贫困文化的存在,一方面是贫困的人们在社会强加的价值规范下无法获得成功而采取的种种应对挫折和失望的不得已选择。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的人们,他们完全心甘情愿地选择生活于自己的文化圈。在武陵山片区的“雅酉”少数民族地区,不少人们自给自足地生活着,没有什么太多的奋斗目标,也没有什么改变生活状态的热情,所以“选择”维护既有贫困状态的文化,因此,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反贫困计划,首先必须考虑文化扶贫。现有的文化扶贫还未深入这些贫困地区中,如“引进来,走出去”的文化扶贫模式,把一些专家引到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传授知识或者组织当地的同志外出学习先进技术等,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比如说,引进专家来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传授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能否被当地群众全盘或部分吸收,是否被内化吸收而非简单植入,都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如何从地区现实情况出发,提高文化扶贫效益,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构建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扶贫的路径

根据对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二者的反思,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引领青年学生思想进步、专业发展、文化提升的基层组织,在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强化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扶贫效果。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调查扶贫地区需要哪些物质,可以组织学生以活动项目形式或者研究项目形式,深入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做出调研报告,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申报校级或者省级或者国家级科研项目。高校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捐赠活动,尽可能地收集当地百姓需要的物品。其次开展资金援助计划,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受地域限制,缺乏有效资金的扶持,对此,高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有经济实用价值的项目,引进外资到当地投资,既能实现校企合作,又能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老爹生物有限公司,与吉首大学紧密合作,联合研制猕猴桃果汁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公司利用吉首大学的科研优势,为科技开发提供深厚的技术保障。同时,高校根据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徒四壁无法继续学业的孩子等,可以介绍或创办某个平台,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如湖南电视台的“心得乐”节目。

(二)积极构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扶贫。舒尔茨(T.W.Schultz)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落后,不在于物质资源的匮乏,而在于人力资本的缺乏[3]。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文化扶贫路径,笔者认为首先理念扶贫,高校共青团应当向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先进的文化理念,营造脱贫的内生动力源泉。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各个地区进行“扫盲”活动,给当地群众宣传先进的文化理念,提高他们的创业创新意识,从理解到接受到认同到普及,一步步瓦解固有的原有僵化的落后文化。其次技术扶贫,高校共青团可以组建技术团,不定期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技术扶贫,为当地群众解决一些有关农业、工业、医疗等方面的困惑,并建立互动基地,既能帮助贫困地区答疑解惑,又能为高校提供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最后人才扶贫,高校共青团应当扎根山区,为武陵山片区输送大量基础性人才。新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只有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有些学生怕吃苦,不愿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认为没前途,但事实却非如此,从国家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要求的变化不难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职位要求具备几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深入基层,扎根武陵,为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章,刘子立.连片特困地区知识扶贫路径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西部学刊,2014(1):24.

[2]鲁建彪.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J].2011(5):150.

[3]邹薇.我国现阶段能力贫困状况及根源——基于多维度动态测度研究的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6).

本文系共青团湖南省委办公室关于共青团湖南省委2015年度青少年状况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路径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20152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