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兴喜:收藏“雷锋”是为了留住雷锋

2016-05-30汉文

北京纪事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雷锋藏品雷锋

汉文

一个人,只活了22岁,做了一点平凡的事,却获得了全国高度关注,出版发行了数以万计的宣传出版物品、纪念品、影视音像作品和艺术品等,形成了一种文化。

他就是雷锋。雷锋获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题词达17次,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获得大世界吉尼斯认证。此外,从1963年起至今,共发行了105种有关雷锋的邮票,出版过400余种关于雷锋的书籍。“对个人的宣传,雷锋的出镜率仅次于毛泽东。”全国雷锋专题藏友联谊会会长董兴喜说。

董兴喜退休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化服道”车间主任。27年间,他收藏了有关雷锋的纪念品1万余件,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50多次,观众50多万人。作为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董兴喜说:“为了与世界接轨,现在大家都在提志愿者,却不知50年来,我们学雷锋就是中国特色的志愿行动。我收藏雷锋纪念品的目的,就是要弘扬雷锋精神,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

老将军孙毅专门为他题写了“雷锋书屋”门匾

说起“收藏雷锋”的缘起,董兴喜说,“那是1989年底,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雷锋是谁》的纪录片,我当时是电影厂录音车间协理员,也是厂集邮协会会长。当得知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将被邀来京,我就设计了雷锋的纪念封找他们签名,准备做一个雷锋邮集,想通过邮品,展示我们学习雷锋的一个宣传。”

从那以后,董兴喜一发而不可收,从收集雷锋战友、雷锋班班长的签名实寄封开始,到收集所有与雷锋有关的各种宣传品、纪念品;从零星分散单一的积攒,到集中系统、全方位的收藏;从一个普通收藏爱好者变成有关雷锋的专题收藏家。

董兴喜的雷锋专题收藏,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1960年代以来,全国全军各单位出版发行的各类宣传品、作品、艺术品。具体有:图书、报纸、杂志、画报、画册、幻灯片、唱片、录音录像带、光盘、连环画、挂图、照片、挂历、书签、门券、火花、剪纸、像章、纪念章、奖章、宣传画、电影海报、电话卡、扑克和各种日用品、挂件、摆件艺术品等。

《中国青年》1963年5-6期

二是1960年代以来的各种邮票、纪念封、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普通信封、明信片;雷锋生前的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签名实寄封,以及雷锋工作过的单位公函封;雷锋班命名以来的21任班长的签名封;全国全军1960年代以来,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公函封和先进个人签名封。

三是雷锋生前的部分领导、战友、同事、同学、老师以及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书写的书法墨宝和绘画作品。

20多年来,董兴喜为了搜集到更多有关雷锋的资料,先后拜访了曾批准雷锋参军的辽阳武装部原政委余新光、雷锋的同班战友田生绵、《雷锋的故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第一个演雷锋话剧的演员张玉敏、第一个唱雷锋的歌唱家朱光斗、第一个画雷锋的画家李琦等人。与雷锋相关的300多人中,董兴喜联系了200多人。与雷锋曾同开一辆车的战友乔安山得知董兴喜搞雷锋专题收藏后,当即给他邮寄了签字封。一名当年雷锋所在部队的团领导,把雷锋生前亲手拆过的实寄封送给董兴喜,这成了他收藏中的珍品。

周围的许多亲友也给了董兴喜很大的帮助,有的老干部把珍藏多年的《雷锋日记》送给他。北京郊区一所学校把一座汉白玉的雷锋雕像送给他。八一电影制片厂《大进军》摄制组到中南海拍摄毛泽东故居时,注意到主席办公桌的砚台盒上摆放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印刷体题词,就专门拍回照片送给他。

《解放军画报》1963年第4期

董兴喜说:“这时我知道,毛主席对雷锋的题词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题的。毛主席给多少人多少事题词,为什么单单放这样一个东西,至少说明一点,人们对雷锋的印象太深了,这个社会确实需要雷锋这种精神。”

随着搜集的藏品越来越多,董兴喜在自己家里专门腾出一间房用来摆放。老将军孙毅生前特意为他题写了门匾:“雷锋书屋”。

因为对一个人的收藏而受到那么多人关注,董兴喜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越发兴致高昂。

瑞士青年要把雷锋精神带回国

“收藏雷锋是为了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如果把搜集来的有关雷锋的物品长期放在家里当摆设,只为一个人欣赏,那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收藏的物品越来越多,董兴喜开始琢磨着做些更有意义的事,这个愿望很快得到实现。

雷锋宣传画

2000年,为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举办了雷锋精神展。董兴喜得知后,无偿提供2200多件展品:有与雷锋相关的各种图书、期刊、像章、摆件艺术品等,有学雷锋先进单位的公函封、学雷锋先进个人签名封……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仿佛走进了雷锋的世界,感受着闪闪发光的雷锋精神。

展览期间,雷锋的生前战友乔安山来了,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来了,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来了,被誉为京城“活雷锋”的孙茂芳也来了。一起回忆雷锋、感受雷锋,仿佛雷锋又回到人们身边。

董兴喜说,“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惠女士得知后,也专门赶来观看,她握着我的手连声说好,说要把这项展览长期办下去,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数万名参观的观众中,还有不少外国游客。周洪瑞是瑞士人,他平时非常崇拜雷锋,看了展览后便慕名来到董兴喜家里拜访,满屋子的“雷锋”让这位外国朋友大开眼界。临走,董兴喜特意挑选了十几本有关雷锋的图书、画册送给他。周洪瑞兴奋地对董兴喜说:“我要把你的事迹同雷锋精神一起传到瑞士去。”

董兴喜在向我们展示他的藏品

从此后,董兴喜的主要精力从专题收藏雷锋,转向举办雷锋精神专题展。每年的3月份前后,他都忙着筹备展览,不但在北京展,还先后到天津、上海、湖南、浙江、辽宁、湖北、河北等地巡回展出,最多时一年举办四五次。

董兴喜说,“我认为收藏雷锋,不仅仅是收藏雷锋个人,而是收藏历史,收藏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史。”

对于一些质疑雷锋的声音,董兴喜说,“现在有些人说雷锋的日记是假的、事迹是拼凑的、照片是摆拍的,这源于他们对雷锋的不了解。大家普遍认为学雷锋热潮是在雷锋因公殉职,毛泽东题词以后才掀起的。其实不是这样,雷锋生前在东北地区就很知名了,他那时已经是一个模范。1959年,雷锋参军之前,抢救水泥事迹就已经在报纸上刊登了。在参军之后,1960年九十月份,雷锋就被沈阳军区树立为一个先进典型。雷锋当兵第一年,一家军区的报纸就用两个版面宣传报道,这是不简单的。所以说,雷锋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有据可查的。”

“学雷锋带给他人快乐的同时,

也给自己一份幸福”

在董兴喜的“雷锋”藏品中,有不少为珍品。如:在雷锋生前的1959年11月10日和12月5日,他工作过的辽阳弓长岭矿报《弓长岭报》,报道了雷锋抢救停在工地旁火车上水泥的故事和雷锋投稿决心参军的《我决心应召》的文章;有第一次报道雷锋的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前进报》;有1961年沈阳医学院4名同学写给雷锋的旧信封(雷锋遗物);有1961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出版发行下发连队要求向雷锋学习的战士丛书《苦孩子 好战士》;有1961年2月刊和1962年6月刊,两度宣传报道雷锋事迹的《解放军画报》等。

随着“雷锋热”,市面上还涌现出不少关于雷锋的时尚物品,像印有雷锋形象的手套、钱夹、皮包、挎包、扑克牌、水壶等。董兴喜说,“过去有关雷锋的物品,都是比较传统的宣传方式,现在的宣传方式比较多样化了。以雷锋歌曲为例,过去有关雷锋的歌曲是用一种民歌的形式,中国民间的曲调。现在的范围就比较广一些,像一些组歌组曲的创作,或者用一种流行的方式,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从歌词内容上讲,过去叫‘雷锋叔叔,现在叫‘雷锋大哥,歌词里的语言更丰富了,更贴近生活,贴近当代了。”

因为收藏雷锋,董兴喜的退休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成了名人;因为宣传雷锋精神,他开始参加许多学雷锋志愿活动,整个退休生活忙得不亦乐乎。

全国以雷锋命名的学校有24个,“雷锋车队”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北京第一个“雷锋车队”队长有一天找到他,说他们有些要撑不下去了,因为做了好事之后,挖苦的、说风凉话的、背后使反劲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话都出来了。说着,队长就落了泪。

董兴喜说,“这位队长叫王凤进,她找到我,让我想想办法,给他们鼓鼓劲。正好这时雷锋班第22任班长来京,我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搞了个座谈。雷锋班班长在座谈会上说,学雷锋就是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越有困难,越要坚持,证明给那些不理解的人看,也证明给自己看。因为学雷锋带给他人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幸福,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末了,雷锋班班长送给雷锋车队一个雷锋塑像。王凤进也把签了队员名字的雷锋车队旗子送给了雷锋班班长。见了雷锋班班长后,王凤进回去给雷锋车队队员们一传达,一鼓劲,面貌马上变了。”

如今,这支雷锋车队又欢快地跑在首都的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每当外出看到雷锋车队的旗帜,董兴喜觉得他们也带着自己一份爱心,随他们一起在风中飘荡,心中特别温馨。

学雷锋基金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董兴喜坚持不懈地收藏雷锋,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展览,除了耗去他大部分精力以外,也把他近一半的收入都贴补进去。

很多人觉得,现在时代在变化,雷锋已经过时了。还有人劝他:“办雷锋精神展览也可以考虑尝试商业化操作,找些商家帮着赞助一下,还能带来一点经济效益,最起码不能自己赔本啊。”董兴喜听了笑着说:“我收藏雷锋、举办展览,就是通过收藏留住雷锋,就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像雷锋一样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是我们军人的职责。要是啥都考虑经济利益的话,我不如去收藏钱币、古董了。”

因为“与众不同”的收藏项目,董兴喜在得到许多无偿的赠品的同时,也开始无偿地回赠那些需要“雷锋”的单位和个人。

董兴喜举办雷锋精神展览的范围,从博物馆、纪念馆,到机关、部队、学校,后来进了街道、社区。而且只要自己的藏品有重复的,他就慷慨地捐赠出来,使藏品能够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于是,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杭州雷锋纪念馆和北京雷锋小学、天津雷锋小学、辽宁铁岭雷锋小学等,都有董兴喜赠送的《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光盘等有关雷锋的藏品。

每次举办展览,董兴喜都在展厅内现场为观众讲解每件藏品的意义、来历,以及其中发生的故事。一位多年坚持学雷锋的老太太,边听解说边掉泪。她激动地对董兴喜说:“60年代我们需要学雷锋,新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学雷锋,只有不断发扬雷锋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和谐。”

如今,学雷锋不因时代变迁而淡化,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里就要求,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谈起未来收藏雷锋的规划,董兴喜信心满怀。他说,“所有这些,说明雷锋不仅不会从我们中间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多,藏品也会更加丰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在北京成立,我很荣幸地被邀请担任副秘书长。学雷锋基金是由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等一批雷锋战友,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推动学雷锋事业发展。有了组织,我们要做的事会更多。首先我要把自己所收集的藏品出一本书,接着继续收藏雷锋、宣传雷锋,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学雷锋藏品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罗妍妍藏品欣赏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