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筑梦小康

2016-05-30祖士保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迁安滩区洪水

祖士保

81岁的秦国平老汉,自一个月前搬离兰考县谷营镇姚寨村黄河滩区之后,没事就在新落成的姚寨社区88幢别墅群间转悠。

8月20日,笔者在姚寨社区采访时,遇到了秦国平,他指着自己的新家笑呵呵地说:“守着黄河滩,穷了一辈子,想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离开黄河滩区,住上新房子,简直是在做梦哩。”

每天,秦国平乐滋滋地在社区里散步,他不知道,姚寨社区作为河南省第一批黄河迁建试点项目,见证了数千年来黄河滩区历史发展新的进程,并对100多万黄河滩区群众未来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黄河滩 贫瘠地

在姚寨社区北部,不到1公里就是黄河大堤,越过这道高高宽宽的大堤,里面就是谷营镇黄河滩区。

2003年秋,黄河华西秋雨,造成谷营镇蔡集村生产堤决口,2400多立方米每秒的“小水”,却酿成重大漫滩灾情,河南兰考县、山东东明县114个村庄、近12万人被洪水围困。

2004年之后,该镇位于黄河滩区的16个行政村,有11个结合国家实施的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搬出了黄河滩区。

李门庄村是尚未搬迁的堤北滩区村庄之一。在村里,72岁的岳旺生老汉向我们讲述了李门庄村的变迁史,从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移民算起,李门庄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成为黄河滩区,才有16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1855年,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之后,从商丘、徐州入淮明清河道改道经山东入海,1875年,清政府开始在兰考及山东境内修筑黄河大堤,至1933年民国时期渐具规模,从而形成如今的黄河滩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滩区洪涝灾害频繁,有“三年两淹”之说。1855年至1935年的80年间,兰考黄河滩区发生大水漫滩39次之多,小型漫滩几乎年年都有,“旱季人居此,汛期水茫茫;冬春见一麦,夏秋去逃荒”是历史上黄河滩民的真实写照。

基于黄河“善淤、善徙”的特性,为使河道具有较大的行洪、滞洪能力和泥沙堆积空间,历史上往往采取“宽河固堤”治理方式,河南黄河两岸堤距一般为5~9公里,最宽处达24公里。黄河河道大水行洪,小水落滩,滩区肥沃的土地,吸引着人们开发种植。于是,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的河道,也成为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

至今,在河南黄河2714平方公里的广袤滩地上,居住近128万人口,处于20年一遇防洪标准洪水位线以下的尚有100万人,其中,受洪水威胁较大的有82万人。

长期以来,滩区群众一边面对的是黄河水患的威胁,一边面对的是黄河大堤的阻隔,特殊的居住条件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之一些政策法规约束,导致滩区经济发展滞后。

为保障滩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国家重视滩区安全建设,先后出台了滩区实行“一麦一水,一季留足口粮”、滩区淹没补偿等惠民政策。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滩区扶贫开发力度,但滩内外经济社会差距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筑高台 避洪患

在兰考县谷营镇黄河的滩地上,李门庄村看上去就像一座修建在滩地上的城堡,与村后的农田相比,每座房台都高出将近3米。

据岳旺生老人回忆,他在滩区生活了70多年,经历了大大小小10多次洪水,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那次大洪水。那年他才14岁,洪水进了村,家里土砌的房屋,很快就泡塌了,庄稼全部被水淹了,辛苦几年,一场大水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黄河滩民来说,黄河漫滩的困扰令他们疲于应对,为抵御洪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垫高房基,修筑房台,把房屋建在高高的房台之上。

长期以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少量补助下,滩区老百姓主要靠自身的力量筑台建房。由于滩区建房须取土筑台,建设投资大、使用周期短,垫高一座3~5米高的房台所需花费相当于再建一栋新房,许多农户“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债”,祖祖辈辈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窘境。

1998年以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力度,共完成村台建筑面积3543万平方米,有效土方7760万立方米,共修建避水台17300多个,修建了700多公里滩区群众迁安撤退道路。借助这次建设,李门庄各家各户的房台也连接在一起,变过去的一家一户的“房台”为几百户的“村台”,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全村集体行动,也就多了份保障。

重防范 零伤亡

按照河南省政府确保滩区、滞洪区群众“零伤亡”要求,每年汛前,沿黄各级政府和河务部门切实做好迁安救护预案,明确各级洪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细化各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为确保汛期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在洪水漫滩之前,沿黄各级政府要及时把滩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做好洪水期间清滩工作。河务部门将加强涉河安全管理,落实浮桥、船舶等度汛措施。

在李门庄村,谷营镇防汛办主任秦志强向我们介绍了该镇滩区群众迁安救护落实情况。6月29日,该镇刚刚进行了滩区居民迁安救护演练,其中心环节是,检验落实“黄河滩区迁安救护卡”上标注的内容。

李门庄村民沈江换向我们出示了他家的“黄河滩区迁安救护卡”。卡上注明沈江换全家9口人,一旦迁移,路线是沿滩区防汛道路到西张集村的王占化家。两村距离为9公里。这个卡家家户户都有,要求持卡人全家在接到迁移通知后,于2小时内撤离,卡的有效期是5年。

一旦发生大的洪水,河务、水利部门及时预警,迁移和安置乡、村责任人采取移动通信、广播电视、高音喇叭、逐户通知等方式,将当地政府迁安指令传达到每户每人,组织迁移群众按照迁安救护卡上的信息有序撤离,对口安置。

今年汛前,河南省防指黄河防办对有迁安救护任务的17个县(区),采取沿黄各乡轮流演练的方式,组织干部群众1万余人,出动车辆千余台,圆满完成滩区群众转移安置实战演练。

对于洪水防范和涉河安全,河南黄河河务部门还发放了40余万份避险自救宣传材料,以进一步提高沿黄群众的防洪避险意识。

出河滩 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列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实施滩区居民迁建,解决滩区群众防洪安全,促进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可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实现治河和惠民的有机结合。

2013年,结合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在多次深入黄河滩区调研的基础上,由河南省发改委牵头,河南黄河河务局、省扶贫办、省水利厅等参加,编制完成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总体方案》,计划利用5~10年时间,通过先试点再规模推进的工作方式,对受洪水威胁较大的黄河滩区82万群众进行搬迁安置。

2014年12月,河南省首批滩区居民外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对范县张庄乡、陈庄镇,封丘县李庄镇和兰考县谷营镇4个乡镇的14个村庄、4676户、16718人实施搬迁安置。截至目前,第一批试点安置区住房建设已全部完成。

目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压茬推进第二批试点,涉及兰考、长垣、中牟、濮阳、台前、封丘6个县11个乡镇的26个村的11132户、40132人安置区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按照规划,李门庄村将于2018年前实施搬迁。

“大伙都盼着搬迁,以后不但不怕大水了,还一步跨进小康生活了。”李门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学起高兴地说。

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徐长锁认为,实施扶贫搬迁是解决滩区百万群众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将滩区人口迁移到滩区之外,才能实现滩区群众脱贫致富,也只有把河道归还给河流,才能实现黄河治理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迁安滩区洪水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人大助力共创移民迁安奇迹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迁安市档案馆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
又见洪水(外二首)
河北迁安:建设“四好”转型发展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洪水来了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