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于他人 总有风险
2016-05-30
法国婆婆也不省心
大家都说中国婆婆不好相处,以为嫁个老外就没有婆媳关系。田野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她在法国留学时认识了小刚,小刚是她给自己的法国老公取的中文名字。
当时田野已经35岁了。看到各个论坛都在谈论中国的剩女,回国参加同学会,女同学要么已婚,要么已离。大家都建议她找老外,因为在中国,35岁的女孩可选择的结婚对象实在太少了。田野开始留意身边的法国男人,发现中国女孩跟法国男人恋爱容易,结婚其实并不如想象那么容易。
大龄单身的法国男人的确很多,但处于主流阵营的中产阶级基本上还是会在35岁以前结婚,其他的,要么是性取向问题,要么就是各方面条件的确不那么好,尤其床功。床功在法国被看作男人很重要的能力。
好在田野像许多中国女孩一样,对老外的长相比较脸盲,床上也没有太多要求,跟小刚恋爱结婚一切顺利。小刚父母是典型的法国小城市老人,房子是自己盖的,装修是自己做的,儿子结婚以后,也是与父母住在一起,因为房间够多,还有几间房子租给了外国留学生。
田野的婆婆对于中国人的印象,是从那些租客开始的。在各国租客里,中国留学生给她留下的印象最差,没礼貌、不讲卫生,男生好像永远不洗澡,女生长头发掉得满卫生间都是。田野很讨厌婆婆总是没完没了地跟她讲中国留学生的坏话,就算知道是真的,她也不愿意听,因为那些人跟自己根本就没关系。
婆婆所理解的中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所以当小刚第一次要跟田野回国的时候,婆婆紧张得好像儿子要进监狱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中国,你父母可以来法国,你们中国人不都很喜欢法国?”田野跟婆婆解释,小刚向往中国,觉得两个人相爱,应该彼此看看对方成长的环境。“我儿子真是冒着生命危险爱上一个中国人。”婆婆一边在胸口划十字,一边说。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田野却看不出她对自己慈悲。
可能因为年纪大了,田野流产了两次,第三次怀孕,有半年时间躺在床上保胎。当时公婆家正好在装修。很多文章把老外自己装修写得无比美好,田野也是住在公婆的房子里,才明白自己装修对生活影响有多大。首先装修差不多要持续一两年,小刚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帮公婆干活,三人很努力,进展还是很慢。田野每天无数次处于这样的状态:刚要睡着,就听到敲敲打打的声音。
婆婆从来不会问田野休息得怎么样,睡好了吗。也绝不会照顾田野的中国胃,问她怀孕想吃点什么。胃口实在不好,田野会让小刚去中国超市买泡面、老干妈、榨菜,婆婆就一脸怀疑,问田野,这东西能吃吗,还跟公公讨论,说中国人喜欢吃蚂蚁、蝗虫,还有土。有时候,婆婆在电视里看到讲中国落后山区或者上世纪60年代的电视片,就会大声叫田野来看。“瞧,你们中国……”
这种歧视,直到小刚来中国拍了大量的DV,放给婆婆看,婆婆才收敛一点。
田野生孩子,知道法国没有坐月子的习惯,婆婆也不可能炖汤给她喝,就把自己的父母接来了。法国人做饭,基本没有油烟,即使煮汤,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放一整只鸡或者好多条鱼。婆婆觉得田野的妈妈每天简直长在厨房里,从早到晚都在给田野弄吃的。
“她吃这么多,会发胖的!”田野妈妈根本听不懂她说什么,结果她越说越过分,一次她说“每天吃这么多东西,难道是猪吗”,恰巧被路过的田野听到。晚上,她跟小刚说,小刚不相信自己的妈妈能说出这种话,他说“法语不是你的母语,你肯定听错了”。
月子才坐了一半,婆婆忽然张罗全家去野餐,说是庆祝小生命的诞生。田野去了,婆婆让她坐在草地上,田野的妈妈吓坏了,赶紧脱下自己的衣服帮她垫着,以免着凉。“听说你们中国人溺爱孩子,果然是这样。”婆婆对田野说。
“听说你们中国人”,田野最受不了婆婆的这种句式,她忍不住反驳:“别忘了,你孙子也是半个中国人。”婆婆似笑非笑,说:“你不就想生个法国人吗?”公公估计都听不下去了,使劲往婆婆手里塞面包,示意她赶紧吃。
这事儿发生在小刚去拴吊床的时候。他一回来,婆婆就不说了。专心地看自己的孙子,一边看一边说,眼睛像爸爸,头发像爸爸,鼻子像爸爸,小刚说,嘴巴像妈妈,婆婆没吭声。
婆婆从不在小刚面前说田野什么。以前总听说中国婆婆爱玩两面三刀,没想到法国婆婆也精于此道。
与中国婆婆不太一样的是,她对自己的儿子也没好到哪儿去。经常指责小刚回来晚了,偷懒,不帮爸爸装修房子。她最爱的人,既不是儿子也不是孙子,而是自己的丈夫。田野抱着孩子,她高兴了就来看看、逗逗,却极少伸手,好像怕孩子一抱,就化了似的。孩子半岁的时候,田野重感冒,害怕传染给孩子,问婆婆能不能帮忙带两天,婆婆立刻拒绝了。“他爸爸可以带他睡别的房间,正好有一间房的租户搬走了。”
田野心想,你这样还指望以后躺在床上动不了,我照顾你,做梦吧。
“你妈妈如果以后身体不好,需要我们照顾吧?”田野问小刚。小刚说公公婆婆早就物色好了养老院,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就去住。田野无奈地叹一口气,难怪婆婆这么硬气,这叫无欲则刚。
孩子满一岁以后,田野开始尝试做一点网络代购、国际贸易,因为有时差,经常熬夜。婆婆对她的忙碌,特别不以为然。“你们中国人,就是一天到晚想赚钱。做这个能赚多少钱?”田野刚起步,的确赚不了太多钱,她用育婴袋背着孩子,站着在电脑前打字,边打边摇晃身体,哄孩子入睡。她永远忘不了自己这么狼狈的时刻,婆婆不仅不伸手,还嘲讽中国人贪财。
她还以为法国人真不贪财呢,直到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开始用集装箱发货,赚的钱比小刚还多,婆婆对她的态度忽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要求她给公公买一辆房车做生日礼物。
房车买了,田野的腰杆才硬起来。婆婆对她的态度虽然好一些,她却对婆婆始终亲热不起来,倒是自己的儿子,经常帮奶奶整理花园,帮爷爷修理房子,看到他跟在爷爷奶奶后面转悠,田野觉得这世界果然属于自私的人。
论大动干戈换婆婆的愚蠢性
田野的遭遇只说明一件事,无论是中国婆婆还是外国婆婆,住在一起都有矛盾。甚至外国婆婆更离奇:你受了她的气,她还不帮你做事儿。这一点,中国婆婆就好多了,无论关系闹得多僵,至少她们会帮你带孩子做家务。
这样想想,心里好像舒服多了。
我们看别人的故事,一是看别人过得有多好,觉得自己也可以;二是看别人过得有多糟,觉得自己很幸运。
外国婆婆的圣母形象,大部分是由于不住在一起,她们又普遍不怎么粘儿子造成的。真的住在一起,文化差异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电视上,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别人凭什么热爱你的文化,人家肯定更爱自己国家的文化。
避免婆媳矛盾,不住在一起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这一点,谈恋爱的时候就要想清楚,那些表态一定要与自己父母住在一起的男生,你再爱他,也抵不过他是父母的乖宝宝。他不成长,你们的爱情就会在生活里磨损得特别快。
把不与公婆住在一起列为结婚条件的女孩,不是比较残忍,而是特别理智。但理智过头也会变成精明,不与公婆住在一起,还要公婆帮自己带孩子做家务,这种女孩,如果我是男生,也会立刻掉头就走。
享受了好的,就要接受坏的。婆婆也是一柄双刃剑,好带来坏,利带来伤,抱怨婆婆的时候,先想想她带来的便利。虽然鸡汤写手永远告诉你,你值得拥有更好,事实却是,你根本无法拥有更好。从来不是一个更好的摆在你面前,你没有选,而是你拼尽全力,也只能过上不那如意的生活。
哎哟,那就让生活如意一点吧。不要总去分析婆婆,甚至想要改造婆婆。婆婆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你必须经常假装看不到她做事,听不到她说话,她觉得你好不好,对你而言根本没关系,你又不从她这儿领工资。
换种心情、换个角度就能解决的事,就不要大动干戈地换婆婆了。世界太险恶,洋婆婆也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