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美术教学

2016-05-30魏习武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纤夫美术作品美育

魏习武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为了在未来的社会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学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特长的发掘和发展。学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以前的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转变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使得美术教师和学生,对美术课程都重视起来了。教师就要充分备课,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方法、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教学焕发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高中美术教师音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智力道德和人格,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得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它是学生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娇柔造作,喜欢拐弯抹角;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教学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还要精心安排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学校的众多学科中,学生对各个学科的态度,取决于外在诱因是否能够引发内在兴趣。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的所学与升学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与高考有关的学科就显示出了优势,学生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努力地学习,这就是学习的外在诱因。美术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没有这种外在诱因,所以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内在兴趣。这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关键。

高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弱,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而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爱应该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能够帮助美化学生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当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美、创造出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能和激昂的语调在音乐声中诵出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那优美而辽阔的伏尔加河风景与倍受苦难的纤夫处境鲜明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混然震颤,学生开始随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的任务中,“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但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的记录,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众不一样的美感。

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务题目。学生对自己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以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视觉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具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它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确教学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具主要包括图片、范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优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把静态为动态,让教师在课堂内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内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的接受,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传授知识,自己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陶冶情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感知,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应该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配套的教学挂图了,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获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画面,任意的局部放大,或改变画面的色调甚至,极大地减少学生观察的能力是变得难度。

猜你喜欢

纤夫美术作品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丰子恺送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育教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