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数学分数
2016-05-30徐伟
徐伟
在家长和学生的眼中,说起数学总会冒出一句:数学好难啊!分数不理想!从家长和学生的口中说起数学,第一反应就是分数。分数很重要吗?分数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的思维。
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教学非常功利,今天教给学生的知识,明天考试就希望学生能得满分,太急功近利了。教育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方法,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一种感知世界的心态,而不是一个只会解题的机器,只知道追求高分,认为只有高分才是唯一的目标,我想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分数只能作为一个阶段的参考,作为了解现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都知道,应试考试是现行选拔人才比较科学的手段,但是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学生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试考试技巧以及学生的临场发挥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数学分数,教会学生该如何学习,如何在信息爆棚的时代去筛选有用的信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曾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曾经在一次班会课上,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来学校上学?”结果我收到的答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我不知道,二是我爸妈让我来学校上学的。听到学生的回答,我隐隐感觉到担忧,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十三四岁了,却不知道为什么来上学,更不用问为什么要学数学了。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而学习,何谈学好数学呢!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解答自己为何来学校,为何而学习,学习的目的,并且告诉学生你所教学科的特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科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理性地看待分数。
教育是不可以拿来比较的。有人说,我们可以比较分数啊!对,正是这种比较分数的思想,使我们原本可以教给学生丰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课堂,变成了唯分数论英雄,唯高分马首是瞻,我们只教给学生应试考试的技巧,成了投机取巧的博弈者。比如我们的备课组里有很多教师,有的教师备课的时候只参照中考指南里的知识点去备课,把课程标准扔到一边,就会出现一切的教学只为考试服务,那些考不到的知识点就随它去了。而有的备课组就会按照课程标准教给学生数学的方法、思维,甚至还会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果考试分数没有前者的分数高,这样的比较有什么意义呢?曾经听过专家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很精彩,也说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窝里。专家的教学改革愿景是美好的,但落实起来却有一定难度,我想个中原因来自于各方的压力以及各自所处的立场,究其根本,在现行社会的环境和风气中,人们对于成功的判定太过功利化,以至于教育也受到影响,唯分数论英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致使学生在这种教育风气中成为大人们或者教师眼中进行评比的工具。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教育是最不可功利化和拿分数来进行比较的领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师不理解学生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惑,是因为教师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学生,而学生没有教师或家长的那种感情和生活阅历,做出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奇怪,奇怪于我不让你做这些事、做那些事是为你好,你为何不理解,甚至站在教师或家长的对立面。究其原因:我想是教师或家长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乃至成人世界的利害得失标准去强加于孩子们身上,这也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种,总是怕学生犯错误。两个世界,两种看待世界的眼光,自然会产生分歧,产生隔阂与矛盾,甚至处于相互对立的立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该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想的,甚至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换位思考,矛盾和隔阂或许会少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有个例子:“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影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所讲的东西一点也没听进去。是的,他没有听你讲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沉浸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人完全不一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坐立不安的坏典型,你要做的是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重要的是:你也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船,跟他们在一起待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
教育教学不可横向比较,可以纵向比较。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和他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内在的比较,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去做这样的比较,而不要把分数看得那么至高无上,更不能把我们的教育变得功利化、妖魔化。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6:73-75.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6:79-85.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