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结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6-05-30闵梅梅
闵梅梅
摘 要:一个团结的集体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虽然每个人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最优秀的集体——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
关键词:团结合作;集体;力量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是啊,如果水滴离开了大海它就不能澎湃汹涌,就不能发展壮大,正是一个个的水滴才有大海的存在。大海是一个庞大的集体,而水滴是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有了这一个个的个体才会有这个集体的存在。可以说是个体成就了集体,所以在生活中只有个体的团结合作,才有集体的辉煌……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小小的蚂蚁,他们在运输动物的尸体时,就是依靠着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有的拉头,有的拽脚,还有的三五成群地拖着整个身体,这样一来,这个尸体才能成功运回洞穴,蚂蚁的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吗?
一个集体如果缺乏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就如同一盘松散的沙子,一倾斜,那么沙子就会顺势而落,而有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个集体就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斩断一切障碍和困难,率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从学生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开始渗透团结合作的理念。在为期一周的军训中,我时刻以团结合作要求学生,从小的分组训练到整个班级的强化,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响应,并形成了响亮的班级口号“四班出场,无人可挡,团结合作,共创辉煌”。功夫不负有心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带领一群初来乍到的初一新生,和其他班级进行军训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第一次住校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离开家长,开始慢慢学会独立。自己打饭、洗衣服、叠被褥,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晚上按时休息,到处都洋溢着家的气息,我很欣慰。
军训结束后,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从小学到初中,学科的增加,环境的改变,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去面对。我继续以“团结合作”号召大家,加强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重视。学习上,我把学生分为八人一组,每个人都担任职务,有组长、各科的小组长。八个同学编号1~8,1带7,2带8,3带6,4带5,分工明确,组长负责整体。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发奖品并颁发奖状,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小组都不愿落后;生活上,八人在一个宿舍。一个舍长带领七个舍员,他们互帮互助,友善待人,卫生和纪律方面都表现突出,我还设了流动红旗,每周评选一个优秀宿舍,让教室和宿舍都充满了家的味道,那些想家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我也参与其中,分享他们的感动与欢乐的故事。看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很快融入这个大集体中,我相信团结合作的精神理念他们已经领悟并付诸行动了,我很是欣慰。
团结合作是我班的法宝,我们凭借着它战胜每一个困难。在运动会上,我班在接力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家不但配合默契,而且齐心协力。每一棒都很精彩,交接棒也非常顺利。大家努力拼搏,使出最大的力气,向前冲刺。不仅运动员如此,拉拉队也不闲着,使劲地喊加油,积极地为运动员服务,送水、拿衣服,陪同运动员去报名,为运动员增加信心和斗志。这是团结的一面。
最能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是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看到孩子们对活动热情高涨,出谋划策。我也积极地向老班主任请教经验,先确定拔河人员,再安排拔河的前后顺序。每天课外活动我和25个学生就去操场练习,找好适合的搭档和姿势,掌握了制胜的窍门,确定好口号:一压绳二后拽。在和对手真正比赛时,25个人同时喊口号,我在旁边指挥。付出总有回报,我们以2:0的成绩击败对手,进入决赛,又经过两轮的比赛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绩。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明白这都是学生团结合作得到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毫不气馁,向其他的班级学习。在卫生方面,我们是有不足的地方,但我们正在努力地去改进着。学校规定了大扫除,我们就各自分配好任务,用心去打扫。我们做到速度快、效率高,打扫干净每一个卫生死角,把细节重视起来。每天都安排有小组值日,一周一个总结汇报,推选出好的值日小组,孩子们也非常努力地做得更好。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习氛围融洽,也能使学生专注听课、做事。所以打扫并不仅仅为了美观,还能形成良好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年下来,我班很荣幸地被评选为优秀班集体,这和我们在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我和学生更加斗志昂扬,向着更好的明天奋进。让我们团结起来,拾起一根木柴,点燃一丝火种,让我们团结合作的火焰更加旺盛、更加火热,让团结合作的精神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团结合作价更高,团结起来吧,让这火焰永久地燃烧。行动起来,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温暖我们的心,这堆火焰为你而燃烧,为集体而旺盛……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54.
[3]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15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