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型个性的培养
2016-05-30王霞
王霞
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它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成人的创新往往从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去评价,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价值。
3-6岁是表现创造性个性的良好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培养幼儿创造型个性的大好时段。此时期的幼儿好奇心非常强,遇到每一件事或物都喜欢亲自动手去做一做、摸一摸,探个究竟,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需要他们去适应、去探索、去创造,未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需要新的一代具备优良的品德、发达的智力、健美的体魄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能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前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幼儿教师及家长要寻找不同方法的幼儿进行有效的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每个幼儿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潜力,并且这种创造性广泛地表现于他们几乎所有的活动之中。对家长来说,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不管他现实的发展水平如何,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其创造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幼儿的创造性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它不能脱离幼儿特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而单独地存在。所以,相对于成人的创造活动而言,幼儿的创造性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幼儿的创造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表现为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幼儿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所有幼儿的普遍心理特点,也是其心理发展包括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创造是一种原发性的创造,它是“以个性的自发性、冲动性、敏感性为基础的,而不是系统思维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幼儿的创造性广泛地表现在其生活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之中。在这一点上,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有着明显的区别。
(2)幼儿的创造结果一般没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具有个人价值。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获取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都比较少。这种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决定了幼儿只能进行直观形象的、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创造,它们大多脱离社会现实、具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也不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对幼儿本身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在创造的过程中,儿童得到了巨大的个人乐趣和心理的满足,同时,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习惯和创造能力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孕育发展起来。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创造的结果,而在于创造过程本身。
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开发幼儿创造潜能要立足于日常教育。为此我们要从物、人、环境、时间的几方面着手,释放空间、时间,为幼儿创设了开放式的教学坏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联想、积极创造,求异表现,与同伴共享成功的快乐,在活动时候,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如果老师不闻不问,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敢想,能够大胆表现,在小朋友之间,我会经常鼓励孩子提问题,引导幼儿勤于思考,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也能认真地去了解别人。
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乖巧、温顺、诚实、守规矩,特别是顺从成人的孩子,以为这样才是好孩子,而那些胆大、好说好动、好奇强的孩子则往往被斥为“不听话”的“坏孩子”,经常受到训斥和限制,不许干这干那,有时甚至惩罚他们,防止孩子受到伤害,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探索的积极性,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创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总认为什么都听成人的就受到喜爱,而自己动手了反而给成人“惹麻烦”,遭到批评或惩罚。
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具有单一知识结构的“工匠”们不再受欢迎,因此幼儿教师和父母都应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独立性、协作能力及创造性,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要给幼儿提供独立的机会,鼓励他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这一时期的幼儿,心理上要求独立,在行动上也常常拒绝他人的帮助,总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成人应抓住这一特点,交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即使做错了也不要批评幼儿“为什么这样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这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创造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第二、寓教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发展幼儿各种心理品质最为适宜的活动形式,幼儿的一些创造性个性品质,好好奇、爱玩、幽默、灵活等,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才能得以培养和发展。幼儿园里应为孩子创设环境,使幼儿在情景中自发游戏,有时老师可以参与给予一些引导,使游戏为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即开展一些教育性游戏,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接受教育。
第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幼儿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分配特征的教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其他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最优化的环境,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动手,他们将学会观察、比较、思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化为娃娃家、活动角、积木搭建、手工操作室、音体室、各种棋类室等,都是培养幼儿创造型个性的良好场所。
为了孩子的发展,要家园共育,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广泛的兴趣丰富多彩的世界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认识、去探索、去创造。
培养幼儿始终遵循幼儿创造过程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重在过程的价值,在过程中让幼儿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二是指培养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搞短期培训。
幼儿创新精神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启蒙性。幼儿的创新是浅显的,是成人创新的基础。我们不要对幼儿的创新要求太高。②普遍性。幼儿创新的启蒙性使幼儿的创新存在普遍性的特点。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说是,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属于每一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我们应给每一个幼儿创新的机会。③经验性。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创造的产品反映的内容也是幼儿的生活。我们应丰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④个别性。指幼儿的创造相对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性。我们不应该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
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允许幼儿在学习中发生错误,鼓励引导幼儿在尝试错误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我们在课题中用娃哈哈瓶做各种拉力器,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而每次用牛筋的两头穿透瓶子后产生同一方向时,教师再提醒引导,“怎样才能使牛筋仍是两头牵呢?”引导幼儿只要动一头就行了。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②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创造潜能,当问题出现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让幼儿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锻炼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故事《司马光砸缸》中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孩子?最后一起讨论哪种方法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社会,一起把孩子培养成二十一世纪创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