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30曹芳曹媛

关键词: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现状

曹芳 曹媛

摘 要:为有效梳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研究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机制,本研究选取江苏省17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着力从性别性格、家庭因素、知识结构、创业态度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并结合SPSS等多种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家乡、家庭的支持、创业教育等方面,其中,家庭朋友的支持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影响因素

在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创业行为越发推进经济的增长。国家经济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以及就业的提供都与新创小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有利于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道路,同时也能够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学者们正在密切关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当前就业形式严峻,创业迫在眉睫,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有多强烈?影响他们创业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省172名大学生为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视角出发,主要包含性别、性格、地区、户口、家庭支持度、资金来源、专业、年级和创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 理论背景

1.1 大学生创业意愿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中国造》这部青春励志电视剧带我们走进了当代创业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体会到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他们不是沉浸在悠闲自在生活中的天之骄子,而是一群凭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白手起家并敢于挑战自我的新青年。这部电视剧的一度走红与现实就业状况不无关系,它的出现是社会和国家相关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我们不得不追溯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

1.2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该群体的心理特点上,并多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该类群体的创业特点,缺乏实证研究;另外,基于创业意愿的个体心理的研究视角,目前有关个体心理变量对创业意愿的讨论结果仍然不一致,这些变量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也未得到完全证实;再则,针对大学生群体创业意愿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中国大学生群体创业意愿的相关调查研究。关于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的建构、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完善以及研究队伍的整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多学科的积极参与使未来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有关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个体特质角度研究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和个体背景;②从认知理论角度构建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创业模型并解释创业现象产生的原因;③从创业环境角度分析创业环境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并在如何构建创业环境框架的问题上展开研究。然而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相对较少,大多是以我国为背景,对已有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

2 研究对象与调查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来自江苏南京、扬州等地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7月共发放17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剔除无效问卷0份,其中男女生各为86人,各占调研总人数的50%。其中,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性别性格(分为男生、女生;内向外向);②家庭因素(家乡、居住地、首批资金来源、家人是否支持);③知识结构(院校、年级、文科或理科、创业者具备哪些素质、创业最大困难、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帮助、创业优势、创业劣势)④创业意愿程度(是否感兴趣、是否考虑过、创业首要目的、认为创业成功率有多大、关注创业节目程度、创业形式、创业失败怎么办)。

2.2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在问卷发放收集完成后,审核剔除无效问卷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数据分析包括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频数分析、回归分析、描述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

由于此次研究在样本选取中采用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因此调查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仍对研究同类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在性别、性格、地区、户口、家庭支持度、资金来源、专业、年级和创业困难方面的差异。

3.1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关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尚未完全开展过,凭借自己的看法,本研究将按照统计学的分析原理,高创业意愿者即为平均创业意愿总分>=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低创业意愿者即为平均创业意愿总分<=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中等创业意愿者即为平均创业意愿总分介于高创业意愿者与低创业意愿者之间的个体。对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后,计算出该群体创业意愿的平均分为14.38,标准差为4.664,进而得出高创业意愿者的总分大于19.044,占有效调查问卷的15.62%;中等创业意愿者的总分介于

9.716与19.044之间,占有效调查问卷的70.44%;低创业意愿者的总分小于9.716,占有效调查问卷的13.94%。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意愿仍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为中等创业意愿者,处于高水平与低水平层次上的大学生人数都比较少。这个结果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总的来说是比较低的,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应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3.2 大学生创业意愿分别在性别性格因素上的差异

首先,分别定义性别性格为自变量,同时定义创业意愿总分为因变量,然后进行独立样本t假设检验,结果显示,t=12.512,p<0.001,这表明性别上的不同会导致其在创业意愿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创业意愿明显比女生强烈。同时,性格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其在创业意愿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13.114,p<0.001),且外向性格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明显比内向性格大学生强烈。

本次调查显示性别因素上的差异表现为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愿意选择创业这条道路,与国内外其他类似研究的大多数相关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在文化和地域方面,性别差异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由于女性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能力方面缺乏自信,因此她们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男性,特别是在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方面缺乏自信。

性格方面的研究结果与性格类似,结果表明,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愿意选择创业这条道路,这与国内外其他类似研究的大多数相关结论也是一致的,说明了在文化和地域方面,性格差异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挑战,更加自信,承担风险后果的态度更加乐观。

3.3 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家庭因素上的差异

由于在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江苏地区可以划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三个区域。分别定义这三个区域为自变量,同时定义创业意愿总分为因变量,进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区域的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苏北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的大学生。

地区与户口差异表现在苏北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水平显著高于苏中与苏南地区的大学生,农村户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户口的大学生。结合家庭支持程度及创业资金来源分析,我们发现,苏北地区大学生的家庭比苏中、苏南地区大学生的家庭更加支持自己的子女选择创业道路,乡村户口的家庭比城镇户口家庭更加支持自己的子女选择创业道路。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苏北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很多家庭条件不够好,靠家里给自己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性不太大,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或者创业来改变现在的生活。

3.4 大学生创业意愿在知识结构因素上的差异

首先,定义不同专业类别为自变量,同时定义创业意愿总分为因变量,进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其中文科类学生53人,理科类学生118人,艺术体育生1人)的创业意愿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理科生创业意愿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及艺术体育生。

同时,定义四个年级为自变量,且定义创业意愿总分为因变量,进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段的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大二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年级段的大学生。

年级因素上的差异表现为大二学生的创业意愿最强烈,其次是大三学生。究其原因,概括如下:大二学生相比大一学生而言,他们进入高校已有一段时间,对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也渐渐失去了兴趣,此时的他们更加渴望挑战,再加上他们对创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与资源,因而对创业保持一定程度的好奇心和热情;同时,他们暂时也没有大三学生所面临的未来方向选择问题(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就业或者创业);另外他们暂无大四学生即将踏上社会要面临的生活和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因此他们的创业意愿水平非常高。

3.5 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创业困难方面的差异

在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中,将创业困难分为“缺少好项目”、“缺少好的合作伙伴”、“缺乏资金”、“家庭不支持”、“人脉资源不足”、“管理经验缺乏”以及其他,定义创业困难为自变量,同时定义创业意愿总分为因变量,进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时所面临的困难不同,其在创业意愿上也会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所面临的困难为资金或人脉资源不足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总分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类别困难所对应的创业意愿程度。

创业困难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资金或人脉资源不足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别困难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不敢轻易选择创业这条道路,总觉得自己还太年轻,创业离自己还很遥远,并且不能解释一系列的创业程序问题,但是学校如果能给予他们相关困难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哪怕仅仅是让他们接触相关的知识或培训,给他们提供一个了解创业相关程序的平台,他们将会对创业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能够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最终决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这条道路。

4 结论与对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现实问题,今后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且将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提高样本代表性,进一步修订大学生创业意愿量表和创业态度量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第二,本研究只讨论了创业意愿的众多前因变量之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前因变量,以及将意愿转化为行为的过程,构建更加完整的模型,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

第三,由于人脉资源的限制,大部分的调查对象集中于同级大二的学生,以后将会采用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三、大四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更加全面的调查。

第四,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以及人脉资源匮乏,没有调查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今后可以对此类群体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将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在创业意愿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以便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结构,进而对各高校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及教育产生很好的启示。

第五,由于此次调查是笔者的首次调查,因此只对选取的调查对象做了一次研究,今后尽量对这些已调查过的对象继续开展后续调查,追溯他们在一定期间内的创业情况,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创业意愿在时间方面的稳定性以及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创业行为的真实实践,最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华锋,郑珠,牛晋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企业经济,2010(10).

[2]齐昕,刘家树.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7(6).

[3]雷国铨,陈菁,潘守彬,刘敏.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2).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现状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