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2016-05-30黄巧凤
黄巧凤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育教育, 使之与音乐以及其他课程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审美能力 智力发展 良好品德
正文:音乐教育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同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智能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可见,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在满足人们娱乐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体验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的艺术可以唤起美的情感,美的情感激发引起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可以诱导美的行为。它使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如通过《祖国颂歌》音乐主题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在《小鸟,小鸟》歌曲的教学中,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动物,呵护生命;同时激发学生对动物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的思想感情等。所以要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过程,使学生审美能力更自然的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荷南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过:“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反映生活。通过视唱、练耳使学生听觉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规律化,使他们的听觉能力积极发展起来。这不仅挖掘了学生智力的基础,激发的学生智力的活动,还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比如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的互相协调和配合,不仅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手耳的灵敏度,而且还能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其次,音乐教学中要演唱、演奏和欣赏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到许多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要了解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形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所有这一切,除了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技巧外,还涉及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想象常常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首好的歌曲它给人的感觉除了有好听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学唱《渴望春天》时,可以借音樂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联想。当春天的旋律在我们耳旁响起,春天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绿草成荫,鲜花绽放,鸟儿欢唱,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充分地从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通过歌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开启学生心灵里最真实的东西,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中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例如:现在很多学生爱时尚,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我们就利用课堂教学以乐育人功能,教唱和欣赏一些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励志歌曲。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操行。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打动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会触动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比如: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听了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学生们似乎看到孤独的女孩徘徊在街头,生活的创伤使她疲惫不堪,但她却没有伤心流泪,而是将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在心中,于是她从痛苦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她从艰难困境中奋起站立,她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成功的喜悦使她感到追逐的生命“歌声多嘹亮”,更使她坚定了信念的执著和虔诚。而另一曲《我相信》则唱响了每个学生的心声,将他们从压抑的应试空间带到了自由的畅想空间中,学生的眼中自然的流露出了对青春的热爱。这些音调虽没有红歌的亢奋,歌词没有红歌的激昂,却谱出了学生的心声,谱出了学生的自信!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是使学生们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们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起到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功能。
总之,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是直接的,不容忽视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 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丽军.论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J].艺术探索 2001
[2]张前.音乐美学教育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保山师专学报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