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读”中收获语文

2016-05-30关新艳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范读工具性语文课

关新艳

现在,很多老师都很迷惑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近几年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语文课堂也就从教师的轮番提问、题海战术,只重视基础知识而不重视人文教育,到学生的又唱又跳、又写又画,最后导致人文性越来越玄乎,工具性越来越模糊了。我们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而“朗读”恰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最好的统一。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读”放在重中之重。

一、从“读”中夯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要重视孩子们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许多老师的做法是单独提出来课文中的生字词,一遍又一遍地让孩子们读、记,而忽略了把这些字、词回归到文本中让孩子去读。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只要是学生把文本读通、读透、读明白了,那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自然便就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课文《画家与牧童》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两个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还有六年级课文《手指》一文中出现的“养尊处优”一词,像这些词都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在讲解这些词语时,就应该重视把这些词放回原文的句子中,让它们回归文本,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通过练习上下文,自然也就理解并掌握了。朗读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義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

二、从“读”中感悟、体会,升华情感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大师倡导要大量的读写,读写结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朗读,多培养语感,必能驾驭文学。”可见在语文课中“读”是多么的重要。很多老师都听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课,在窦老师的语文课中就特别注重对学生“读”的训练,对学生语感的培训。例如:在她所讲授的《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中,窦老师反复让孩子读母亲说的那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大概让学生能读有十几遍,一遍比一遍感情浓烈,就是这样的“读”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理解,从学生饱含深情的读中,自然便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让每一个人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两个字——感动。另外窦桂梅老师在“引读”和“领读”方面做得也是炉火纯青,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学习。还有王崧舟大师所讲授的《长相思》这首词,他也是特别注重学生的读,从朗读到诵读,配阅读渲染气氛,加之王老师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更是富有磁性、厚重的嗓音的范读,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走进了磁场,进入了情境,深深体会到了戍边战士们的那种思乡之情。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小学语文课中老师“范读”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充满语文味儿,说话要有气场,要有激情、有风度、要富有幽默感、亲和力。这样你才能做到在讲授语文课时真正的给学生起到了“范读”的效果。那么现在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困惑: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何时给学生范读,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需要范读,中高年的语文课还需不需要范读等问题。其实老师的“范读”是因文而定的。它分讲前范读,讲中范读和讲后范读。一般讲前范读适用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讲中范读适用于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语段,例如《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独木成林、硕大无比的段落和描写众鸟纷飞的那一部分,《穷人》中对桑娜的那段心理描写以及渔夫和桑娜的对话部分。讲后范读适用于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文章,例如《桂林山水》、《九寨沟》。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应注重对学生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自由读、引读、帮读、领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从读中积累、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从读中去陶冶审美的情操。这样不但夯实了基础,升华了思想教育,同时也练就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的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有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重视并加强学生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把学生“读”的习惯培养出来了,孩子们必将从“读”中收获着语文。

猜你喜欢

范读工具性语文课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可怕的语文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