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哑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2016-05-30原华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聋哑手语聋生

原华珍

聋哑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了解和掌握聋哑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聋哑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聋哑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

(一)较强的自卑心理

比起其他不同程度的残疾来说,聋哑人应是最痛苦的一类人。听和说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如果听不到,就只能凭借看到的进行猜测,猜测则容易产生各种错误信息,造成误解;他们又苦于不能表达,也无法让人获知自己的所思所想,故烦躁苦闷等情绪会随之滋生,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自卑心理,总认为被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从而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在学校里,老师的批评,可能导致聋哑学生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可能导致聋哑孩子离家出走,对父母不理不睬。在社会上,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害怕别人嘲笑,对自己没有信心。

(二)较大的依赖性

聋儿往往在自卑之中产生自怜,希望获得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因害怕失败,所以也不敢尝试接受新生事物,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善于向他们求助,固守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从而限制了一些能力的培养。

(三)判断是非的能力弱

由于聋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造成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片面主观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无法正确、深刻地判断是非、好坏、善恶、美丑,易受到社会上坏人的引诱,模仿社会上不良的道德行为,并把其作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来效仿。

(四)较普遍的抱怨心理

抱怨父母,抱怨命运;认为是父母把他们生成了这样,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因而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邻居)的利益、处境和心理感受,加上信息交流渠道的阻碍,在自身生活环境中看不到成功聋人的典型,导致了他们认为生而无用,再怎么学也赶不上正常人的观念。因而对前途、理想丧失了兴趣,产生了悲观思想,对努力学习也持怀疑态度。

二、聋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从家长对聋哑孩子的态度来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负罪型。有些家长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孩子的残疾,出于偿债的心理,于是,对孩子百般疼爱,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低龄聋生身上;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长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二是抛弃型。基本上对孩子不管不问,特别是留守聋哑学生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或托付给老人,或托付给亲戚、邻居,或托付给学校,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

三是冷漠型。这种家长能够按时接送孩子,在生活上对孩子进行照顾,但认为孩子“一聋三分傻”,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很多残疾孩子的家庭都生了第二胎,他们放弃了对聋哑孩子教育的关注。过低的要求使得一部分聋哑孩子不求上进。

四是困惑型。我市大多数聋生来自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虽然想对孩子好好教育,但由于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对于如何教育自己的聋哑孩子很是困惑。

五是理智型。这种类型的家长能经常与老师进行联系,在生活、学习上对孩子加以引导,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能够独立生活。这样的家长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在宣传残疾佼佼者时,忽视了大多数残疾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他们即使再努力也无法达到人们仰慕的程度。过高的期望值使一部分聋哑孩子失去信心和勇气。

另一方面很多人只知道同情与怜悯,却没有关注过聋哑孩子的自尊与特点,他们的个体差异与奋斗的艰难往往被人忽视。不被重视和理解将会在聋哑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产生暴躁和抑郁心理。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采用的是封闭式校园管理。教学期间学生只要进了校门,很难再有机会迈出大门一步。生活、学习、游戏都在不大的校园内进行。长期以来,生活必然相对单调,缺少生机与活力,这与正处于不断成长,渴望生活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聋生青少年来讲,是极不协调的。同时,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聋生对自身的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各种活动是否丰富有趣,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况。

三、解决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认识,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让家长看到孩子成功的事例。比如从特校毕业的聋人学生有的已升入了高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岗位,可以独立地生活了;更多的聋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学习技术的能力及与普通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适合的工作岗位,减轻了家庭负担,或外出务工,进入工厂,或自学技术,开店经营,走上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生活道路,如果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较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教育孩子的。

再次是让家长掌握一些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方法,以前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很多家长都苦于孩子不能说话,无法交流,也不知道在哪里才能买到手语书,即使看到了手语书,也会被手语书内容和手势之多所吓倒,所以我建议特殊教育校可以自己开发一些家长手语册,把一些简单的手语,生活中常用的手语教给家长们,就可以解决聋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问题。

(二)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来引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聋校教育因其特殊性,本身的教育工作就很艰巨、复杂。要把聋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能够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材,实施素质教育、补偿聋生生理和心理缺陷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每个聋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并帮助聋生克服心理障碍。这对促进聋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教师要正确对待聋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在学习上,也要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引导、培养聋生发展兴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觉得教师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只有这样,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才愿意和教师讲,教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引导。

(三)社会要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关注聋哑人的心理健康

1.培养懂手语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就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残联部门成立一个聋哑孩子心理辅导中心,解决有心理疾病的聋哑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

2.新闻和电视报道同样也可以走入基层,除了报道那些成功的案例,更要把镜头对准大多数普通的聋哑孩子和聋哑孩子的家庭,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关爱。给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会各界要给予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孩子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帮助毕业的聋哑孩子找到工作。改善办学环境,提供更多的信息平台帮助聋哑孩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认清事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他们明辨就非的能力。

总之,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希望我们的社会团体多给予他们人性化的关爱,多些宽容和资助,少些偏见和摒弃;我们的家长给他们创造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多些交流和理解,少些溺爱和迁就;我们的聋哑学校创设一個关爱、理解平等的学习环境;我们的老师时时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对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正,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猜你喜欢

聋哑手语聋生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两个好朋友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奇怪的手语图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