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轻松”的幼儿教师
2016-05-30范萍萍
范萍萍
摘要:区域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由于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和欢迎。本文探讨在《指南》背景下,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自己玩”“自由想”“轻松做”实现快乐游戏的理念;幼儿教师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适时介入,要“注意看”“留心听”“多打气”,让幼儿游戏更有活力与生命力,通过掌握区域游戏活动的要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教师从传统繁重的幼儿游戏活动负担中解脱出来,实现做“轻松”幼儿教师的目标。
关键词:教师 幼儿 区域游戏
《指南》指出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以游戏和自主学习为载体的活动形式。它以尊重幼儿意愿、培养快乐的幼儿为目标,在幼儿能力范围内,以培养简单操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幼儿学习方式。它也是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其内部动机支配,表现为“我要游戏,我要玩”,而非来自外部压力的“要我游戏,要我玩”,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区域游戏活动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由、自在、快乐、健康地成长。中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对于儿童,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的人,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你千万不要替他做。那么如何才能让游戏回归正常的轨道,在《指南》背景下应该如何开展区域活动呢?我认为:教师要学会“巧偷懒”,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
一、教师要巧做“懒老师”
(一)让幼儿“自己玩”
《指南》指出,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活动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以中班区域活动《潮汕小吃店》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我在阅读区域里投放了很多有关《特色中国,美食文化——潮汕小吃》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幼儿在阅读区域里自主地看,交流和讲述;有的幼儿在美工区里尝试描画各类美食,有的幼儿尝试把小吃的图片剪开自己进行拼图,有的开始在建构区搭建潮汕建筑等来感受潮汕文化的……气氛宽松而自主。有些幼儿甚至产生了做潮汕小吃的愿望。为了能把小吃店运营起来,幼儿们自主分成了六组:大厨、小厨、服务员、客人、收银员、保安等角色,在区域里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幼儿们的建议下,教师改变了班级区域的格局,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品茶休息区,专门供来《潮汕小吃店》吃东西的“客人”享受,感受潮汕的茶文化。由于区域活动《潮汕小吃店》精心挑选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从而激发了幼儿喜欢看潮汕美食,动手画潮汕美食,尝试做潮汕美食拼图,开口说潮汕美食,着手建潮汕建筑,最后一起开“潮汕小吃店”的热情和激情,在活动中,有自由发挥的“自创”玩法,也有团队开店的集体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二)让幼儿“自由想”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潮汕小吃店》里小吃零食的制作过程中,小朋友自己开展了“制作小吃”的活动。这些小吃用什么材料制作呢?幼儿们有的说用纸团做饺子,有的说拿彩泥做肉丸子,有的说拿橡皮泥做香芋糖……老师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鼓励幼儿们自己试一试哪种方法会更好。有的拿着纸团拼命揉、搓,想固定成饺子的形状,有的拿着黄色彩泥做鱼丸,有的拿来树叶子做糯米鸡……虽然他们一开始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们却集体总结出来,原来小吃店的东西可以利用多种原材料去制作,比如用纸团去做饺子的馅,用橡皮泥做饺子皮,再把他们包裹起来就成一个完整的饺子了;用彩泥揉一个小圆球,外面包一层白色皱纹纸就变成鱼丸子……给幼儿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不仅能增进关系,交流感情,而且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敢于去想。
(三)让孩子“轻松做”
在建构区中,由于大部分幼儿平时都生活在大都市中,幼儿构建的房子局限于广州式高楼、广州式大厦。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投放了大量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图片和资料,孩子们多次观察和探索、尝试后发现原来房子除了高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房檐和屋顶叶可以引用其他民族的风格,这样搭建起来更有特色。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他们不需要老师组织,便能积极动脑,或者自己专心堆砌,或者与人合作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自主性得到了全面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区域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以指南为依据,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一)教师要“注意看”
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个体表现,“从中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 游戏经验、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针对区域游戏活动具体进展情况,适时介入及时调整区域游戏活动策略。区域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并不等于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把幼儿简单“放养”。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看似教师“轻松”了,其实这对幼儿教师的幼儿游戏活动经验、对幼儿教师把握幼儿游戏活动水平、掌握幼儿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观察和理解中获得乐趣”。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的幼儿在一个区域玩三分钟就没有热度了,想换另外一个区域;有的幼儿快速玩完一个区域后开始“闲逛”,这时教师的适时加入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相应的区域中活动,区域环境设计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幼儿多样化的需求,这些区域环境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交流平台,让幼儿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指南》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教师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游戏的依据,而不是直接用《指南》中的标准作为引导幼儿行为的手段”。教师应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导,主动站在幼儿后面,静静地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比如他是如何提问的,他需要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意思等等。在充分了解幼儿独特的想法基础上,对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积极投入的幼儿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帮助和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兴趣、提高注意力、树立自信心。
(二)教师要“留心听”
倾听幼儿的声音,不做无效介入。教师适宜的介入游戏还需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做个有心人,随时捕捉孩子的亮点,善于发现幼儿的创新表现,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教师适时的介入是为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在了解幼兒活动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启发性的建议,有助于幼儿整理归纳,找出重点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在游戏中不轻易打断幼儿,不主动把成人的观念和理念强制灌输给幼儿,而是多以协商的方式支持幼儿的需求和发展,不做无效介入。
(三)教师要“多打气”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鼓励和表扬每一位幼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还要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特别是建构区的操作类游戏中,有些幼儿顾此失彼,在堆砌建筑方块中经常失败,“游戏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即使让幼儿尝试错误也是值得的,而且,也只有游戏才会给幼儿这样的机会。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这个时候要给予他鼓励,提醒他要注意细节和不同方块之间的衔接,也可以邀请其他朋友一起玩,从而重树信心。
《指南》的实施受益者除了幼儿还有幼儿教师,因为老师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地去想要玩什么游戏,幼儿会不会玩,怎样玩,区域里要投放什么材料等。幼儿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会巧做“懒”教师,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活力与生命力!让区域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教基二〔2012〕4号),2012,10.
[2]陈冬贞.以《指南》精神为指导,有效组织幼儿园游戏[J].考试周刊,2015,(51):194-195.
[3]蔡细细.如何依据《指南》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游戏[J].学周刊,2015,(14):234.
[4]汪小红.《指南》精神指导下对幼儿游戏的解读与反思[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