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艺术

2016-05-30晏炳刚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晏炳刚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应耐人寻味,应让学生感到有趣,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编自演,应让学生感到好奇。就此进行阐述并举出案例。

关键词:问题设计;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怎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既符合科学规律、思维过程,又能较好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呢?綦江中学问题式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生成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领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巧妙性和艺术性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数学学科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艺术地设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问题的设计应耐人寻味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只带耳朵的听众变为动手动脑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比如引进平方根的概念,可提问:“你能画一个面积是400 cm2,的正方形吗?”学生答:“只要作一个长是20 cm的正方形就可以了。”教师又问:“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答:“只要求出一个平方是400的数就可以了。”教师再问:“平方后得400的数只有20吗?”学生答:“还有-20。”这样平方根的概念就出来了。

二、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到有趣

问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特别是对于上课的引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如同磁力吸铁一般,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方程的概念时,笔者是这样开课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年龄(不要说出来)除以2再减去5,进行计算,然后把结果告诉老师,我就能猜出你的岁数。

生1:得数为1。教师:你的岁数是12。

生2:得数为3。教师:你的岁数是16。

生3:得数为2.5。教师:你的岁数是15。

生4:得数为0.5。教师:你的岁数是11。

虽然学生告诉老师的得数未必真实,但别开生面的开课、饶有兴趣的内容和教师“神乎其神”的解答,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都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一样轻松解答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带着愉快和求知心境很快进入“角色”。

三、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编自演

为了矫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例题改编成是非判断题或选择题,习题中的特殊值改成一般值,条件与结论交换或部分交换等等。

例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时,设计问题:(师说“利用己掌握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帮助煤厂的工人师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堆煤,用4吨的卡车装,若用4辆装不完,若用5辆则装不满。问这堆煤的重量是__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按上述的问题形式,编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把学生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写在投影片上)

l.有一堆煤,用4吨的卡车装,若用4辆,则装不完;若用5辆,也装不完,问这堆煤的重量是__________。

2.有一堆煤,用4吨的卡车装,若用4辆装不满,若用5辆也装不满,问这堆煤的重量是_________。

这样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归纳出各种类型的不等式组。

学生对这种方法普遍感觉生动新鲜,并跃跃欲试,问题得到解决后则有一种成就感。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安排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先模仿后创造,对学生改编的题目及时进行小结、表扬和引导,并有选择地给学生解答,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热情,以求实效。只要我们对教材潜心探究,从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自编自拟题目进行自我训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问题的设计要使学生感到好奇

心理学上称好奇为直接兴趣,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学时如果设计的问题能应和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好奇为动力,那么将大大推动学习活动和课堂的教学进程。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三根木棍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呢?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木棍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后非常好奇。此时教师再将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与另外两根一起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机已经成熟,再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便能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迫切要求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下获得的知识,记忆更牢固,从而降低遗忘率。

总之,数学“问题”的设计是一门数学艺术,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出最佳的“问题”方式,以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彬.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设计与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01):52-55.

[2]王光生,赵兴龙,何克抗.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人际交互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66-70.

[3]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