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学生做主
2016-05-30马晓华
马晓华
摘 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的生动与快乐;相信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做主;快乐;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单一的“训练”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他们俨然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殊不知,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灵性、有思想、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说过,人的智力包括五个因子:“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和幽默感”。毫无疑问,是传统的课堂阻碍了学生智力的良好发展,更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做主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的灵动与快乐
《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代久远,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加之鲁迅先生的文章艰涩难懂,教学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我制作了一个音像视频,模仿孔乙己的高大身材,身着又脏又破的长衫,对着代表“柜里”的讲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看完后,有两名学生当时站起来说:“老师,能让我们俩试试表演一下这个环节吗?”,我当时一愣,继而笑着说:“可以啊!”接着两个孩子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形象逼真,逗得大家都笑起来了。课堂气氛开始活跃。有的同学又问:“老师,孔乙己是干什么的?他真的有学问吗?他后来怎么样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他们想知道的答案。通过阅读、分析,学生有个共同的结论:孔乙己很惨,要是生在这个年代也就不会去偷,腿也不会被打折,也就不会死亡了,他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牺牲品,显然这节课中学生是幸福快乐的,因为他们成了课堂中的主人!
二、相信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总结时,我问道:“通过本节课你们知道了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会了捕鸟”!我哑然!然后,马上就有学生说:“老师,捕鸟是违法的行为”!我顺势问道,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便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鸟是大自然的生灵;我家养着百灵鸟;我会唱《丹顶鹤的故事》等等!丹顶鹤是我们家乡向海的标志,我想临时做一个爱护家乡的教育也不错,于是我让这名学生唱一曲,随着凄婉的歌声的响起学生也一起跟着应和,唱完后教室一片寂静。我想孩子们是被歌曲里的故事打动了!突然一个原来比较淘气的男孩说:“老师,我每年春季都打鸟,以后再也不打了!”还有的说“我们应该向更多的人宣传,不要打鸟”“我们应该做一期保护鸟的海报,进行宣传”等等!虽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精神实质学生没有谈出来,但是通过学生偶然间生成的爱的意识,积极做宣传的做法已经足够了!我想,学生对一种事物的爱心的唤醒往往比学会一些知识更重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暴露出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所以,教师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个性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想象自己就是学生中的一员,在读到这样的文章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就要多一份思考,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时,在信中他回答了女儿的“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是美与力量,爱情是忠诚,爱情是心灵的追念,正确、理智地去理解爱情。在学完本课后,突然一个学生问到:“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您结婚多少年了?您又对爱情怎么理解的?”一时间,把我弄得不知所措,缓过神来笑着对他说:“我在22岁时开始谈的,结婚21年了,孩子上了大学,我们一家三口过得很幸福。”下课后,一个小男生悄悄跟在我的后面,当走出班级后,用小手扯了一下我的衣裳,我回过头来用眼神看了看他,意思是有什么事吗?孩子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喜欢我们班一个女同学,每天脑子里想着都是她,学不进去,我是不是恋爱了?我这个是不是爱情啊?”我想了一下,于是反问:“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吗?”他点了点头,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关于“爱情”的话题。再后来有一天,他找到我说,“老师,我真的懂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这个年龄段(青春风暴期)的孩子该与之谈心了。
我想,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要让学生在这个场所里无拘无束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去开辟一片原属于他们的蓝天,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吴凤满.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做主[J].都市家教月刊,2010(0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