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的出路
2016-05-30陈诚
陈诚
【摘要】全球化节奏不断加快,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本土文化该如何应对来自外来文化的碰撞与冲击成为了热点话题。面对文化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多元共存、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应当是归化与异化策略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本土文化 翻译策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世界性潮流,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于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碰撞、融合以及多元互动的节奏不断加快, 文化全球化及其对民族本土文化发展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中译外比例的提高,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策略选择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
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随之出现了文化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虽然关于“什么是文化全球化?”以及“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这两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论,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文化全球化是大规模的人类文化活动,包含语言、文字、思想、习俗等各种要素。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就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同时又对后者产生深远影响。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各民族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各民族本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文化全球化“双刃剑”作用下,任何本土文化既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获得自身发展,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认同;也可能面临考验与挑战,遭遇发展障碍,甚至被强势文化侵蚀,失去生存空间。由于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本土文化发生摩擦、冲突、甚至排斥在所难免,可同时也在相互借鉴、补充和促进。面对外来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与冲击,本土文化到底该如何抉择?
两种比较极端的文化观是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民族中心主义过分强调自己所在群体的文化特性及优势,否认甚至蔑视他者文化,甚至拒绝交流,对他者文化进行肆意改写,极力主张翻译时采用归化策略便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体现。民族虚无主义则对本土文化没有自信,甚至否定自身文化而选择依附于影响力较大的西方文化。翻译时采取极端异化的策略便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极端的文化观都有可能阻碍文化交流。
二、翻译的转向
文化差异无疑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翻译既要忠实地传达信息,又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实在是一件难事。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对翻译的要求。适应全球化,不失本土性,是翻译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任何一种本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凝聚着历史经验与文化积淀。翻译时如若只对文字与意象进行分析加工,并不能传达出文化内涵。只有注入文化元素,重视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考察,才有希望实现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沟通。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转向势在必行。翻译需要摆脱文字的束缚,转变为对文化内涵的阐释以及对源语和目的语所在两种文化互动关系的关注。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原文的字面意义和文化涵义都需要通过文化翻译得以呈现,因此,文化翻译既要充分地体现出本土特性,又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这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果,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正确的文化观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包含着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全球化与本土化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任何一种本土文化都很难在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状态下得以发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在新环境下调整自己,形成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也在积极地适应本土氛围,寻找落脚点。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文化的基本要素,例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应该认知到多元文化共存这一事实,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拒绝,同时也要对本土文化充满信心,扬长避短,谋求发展。
翻译在文化交流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时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另译者十分头疼。众所周知,译介时文化立场的选择、文化角度的切入及取舍直接关系到译介的效果、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本土人文形象的树立。因此,译者常常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徘徊犹豫。归化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读者为归宿,使译文流畅、通顺,以更适合目的语读者,实际上是对他者文化的一种压制与改写,以达到巩固本土文化的目的。异化则主张应以源语作者为归宿,尽可能保存源语文化的特色,使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异国情调,而这会导致他者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竞争,或者有可能最终取代本土文化。归化与异化,虽然有对立的一面,但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科学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的外宣从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角力。从宏观角度讲,这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经验与事实都证明,根据具体情况,将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尽量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寻求平衡,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发扬本土文化的优点,才能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达到有效地文化沟通。
四、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翻译为多元文化交流架起了一道重要桥梁。翻译工作者应该积极地适应并参与到文化交流活动中。提倡文化多元化,摆脱文化歧视与偏见等问题,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优点的同时,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彰显其优势。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要看到它带来的风险。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本土文化不仅面临着走向世界的机遇,也面临着丧失个性的风险。所幸的是,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推进, 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作用并获得认同、得以发展。许多学者都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向。在全球化浪潮中,以开放、包容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在机遇与风险中为本土文化寻求立足点以及生存与发展空间,力求二者平等互动,和谐发展将是本土文化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邓箐.文化融合中的异化和归化[J].皖西学院学报,2004,03: 103-105.
[2]方仪力.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反思[J].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15,03:151-154.
[3]李清.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及其应对[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5:23-25.
[4]孙艺风.文化翻译与全球本土化[J].中国翻译,2008,01:5-11.
[5]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70-74.
[6]赵跃.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问题探析[J].理论学刊,2014,02:124-127.
[7]周丽新.文化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多元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0,01: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