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P43—1/9#木枕道岔的设备强化整治

2016-05-30孙大伟

关键词:养护维修

孙大伟

摘 要:新长工务段担负着新长线和宁启线线桥设备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全段管内各种类型的道岔994组,其中43kg/m钢轨9号木枕道岔242组,占全段道岔数量的1/4之多,主要分布在海安县、靖江、靖江南、江阴、江阴北、无锡西等几大调车作业十分频繁的大站场,主要分布于其他站线用于站内调车作业。

关键词:新长工务段;设备强化;养护维修

P43-1/9#道岔采用木枕、直尖轨、活动接头、钢轨与木枕以道钉进行连接以及存在辙岔有害空间等结构型式,附带曲线设有轨距加宽(最大加宽15mm)。因为此种类型道岔结构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同时一般站场均不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加之站内频繁调车作业及机车换型、车辆轴重增加,编组量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道岔尤其是普通P43-1/9#木枕道岔日常养护维修难度较大,在列车的碾压和冲击力作用下,经常出现枕、轨下空吊、道钉浮离、扣件松动、纵向爬行、道岔横移、岔枕开裂腐朽失效、铁垫板折损、联排锁定装置松脱、道床板结和基床翻浆冒泥等结构病害,这些病害的存在不但直接导致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快且难以长时间保持,造成工务养护维修投入大,养护维修周期短,而且对行车安全构成很大隐患。如何使此种道岔长期处于良好的安全受控状态,除加强平时的日常检查养护维修外,根治道岔结构病害才能保持道岔“上部准、下部稳、纵不爬、横不移”的根本措施。根据普通P43-1/9#木枕道岔的结构特点,对其各部分有针对性地安装相应的加强设备,以提高道岔的稳定性,延长道岔的养护维新周期和道岔的使用寿命。新长工务段根据管内P43-1/9#木枕道岔现状并结合现场实际,于2011年开始对站场小号码道岔设备进行强化,积极探索站场小号码道岔设备强化整治工作,在消除P43-1/9#木枕道岔安全隐患,确保小号码道岔行车安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4年12月,共计完成站场43kg/m钢轨9号木枕道岔加强200组,有效地控制了道岔几何尺寸和结构状态的变化、设备质量基本受控、增加了道岔整体稳定性、实现了“零故障”目标。

1 设备强化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单元设备管理”原则,在安装设备强化项目前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

1.1 结构整治

①处理成段翻浆冒泥,补充道砟,保持道床干净、密实、饱满,疏通排水。更换失效连接零部件、严重垂磨、侧磨、掉块、塌头等伤损钢轨和失效木(岔)枕。

②全面进行钢轨、岔心打磨,尤其对尖轨非作用边、基本轨作用边、心轨和翼轨,以控制尖轨、基本轨、心轨和翼轨的剥落掉块,尖轨与基本轨尤其是尖轨尖端及其向后500mm范围内,应保持顺接,确保轮轨接触良好。尖轨尖端因滑床台磨损、尖轨磨损、掉块或尖轨基本轨未同步更换而造成尖轨尖端降低值≥26mm时,应进行处理,尖轨尖端降低值≥28mm时,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③整治道岔爬行、调整轨缝,全面复拧各部连接件。

④强化接头综合病害整治,及时处理尖轨、岔心错牙。

⑤导曲轨和岔后曲线上股钢轨应定期涂抹抗磨耗润滑油,减少钢轨磨耗量。

⑥补齐刷新标志、标记,达到清晰、齐全、设置规范。

1.2 轨道几何尺寸精细调整

①平纵断面调整。

对平、纵断面不良道岔,使用水准仪对道岔及前后100m抄平拉坡,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全起全捣;使用经纬仪测量修正道岔中心和三条中心线的正确位置,拨正大、小方向,全面整正导曲线和附带曲线,改正超限轨距,消灭Ⅱ、Ⅲ级及以上轨道几何尺寸偏差,尽量减少和控制Ⅰ级轨道几何尺寸偏差。

②改正道岔转辙部分框架尺寸、导曲线和附带曲线的支距和轨距变化率(轨距递减)、各部位的轮缘槽宽度,严格控制好各部尺寸在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

③保持线间距和岔后开档尺寸准确。

④方正枕木,保持枕间距符合标准规定。

2 道岔设备强化具体项目

2.1 新增安装轨距拉杆

新安装位置:①尖轨尖端安装1根轨距控制拉杆,往岔内方向,每隔孔安装一根至尖根活接头止,转辙部分共安装4根绝缘轨距控制拉杆。②尖轨跟往岔内方向(尖轨尖为第1孔)第11孔先右基本轨安装1根轨距控制拉杆,后在第12孔右导轨安装1根,以此类推每隔2孔安装1根,导曲部分共安装8根绝缘拉杆,整组道岔合计增设安装普通绝缘轨距拉杆12根。安装理由:轨距变化区段以始点至终点均匀安装,以物理方式控制轨距并随钢轨温度力和列车作用力的变化进行随时放散和调整。

2.2 安装支距拉杆

至尖轨跟部后第3孔开始,在导曲部位依次安装长度不等的7根支距拉杆,将导曲轨与外直轨连接起来,以合理保持道岔支距和轨距良好,增加整体刚度,具体见简图1。

2.3 安装轨距加长拉杆

在道岔尖轨跟部前第二孔安装1根1.95m的加长轨距拉杆,以改正转辙部位的后部轨距减号和方向不良,并保持尖轨跟部结构的稳定。

2.4 安装岔心拉杆

在岔心位置安装左右各1根1.95m长的岔心轨距拉杆,以保持岔心部位的轨距,合理控制“91、48”超限范围,并控制护轨轮缘槽宽度。

2.5 安装连排锁定

①安装位置:防爬器安装根据铺设图纸进行安装。每组道岔8组,支撑安装采用“人”字型用长铁丝将其连接钉稳牢固,见简图2。②注意事项:a防爬器统一安装在紧靠枕木一侧,防止单方向爬行;b考虑到钢轨和接头的影响,部分防爬器采用相错式布置;c支撑安装遇拉杆时应用绝缘垫板隔开,防止电务信号不良。

2.6 尖轨补强板延长和增设顶铁

①在尖轨补强板和尖轨跟活接头夹板间增设尖轨补强板。原尖轨补强板和增设的补强板间缝隙不大于5mm,结合部进行焊连,以弥补原装尖轨刚度不足易造成尖轨拱腰、侧弯和非正常侧磨特别是尖轨不均匀侧磨的缺陷,见简图3。

②在增设补强板部位从尖轨尖往后3645mm位置增设顶铁一只。利用P43/9#道岔顶铁(高度110mm)再增加调整片进行改造,主要目的控制尖轨侧弯和列车通过时实际轨距的不均匀递减,见简图4。

2.7 安装加强三眼阻钉板

主要目的:阻止道岔转辙部分的惯性横移。

①安装位置:从转辙机后第一根轨枕起依次向岔内5根岔枕上(双侧),共计10块。

②安装方式:加强阻钉板与岔枕之间用螺纹道钉联结、前面与轨撑垫板顶紧,减小道岔横移量,见简图5。

2.8 枕木防爬联接板

在转辙机联杆前后2根枕木外侧枕木头安装1块枕木防爬垫板,防止了因枕木纵移而使转辙设备卡阻,见简图6。

2.9 小半径曲线化项目

2.9.1 木枕线路,半径195m及以下曲线,设置有15mm轨距加宽,主要按以下标准进行强化:

①每2根枕木间增设轨轨距保持杆1根,以控制轨距和轨距变化率可控。

②每4根枕木,在曲上股外侧增设轨撑1个,以抵抗列车通过时产生的离心力。

③曲线范围内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连排锁定。

④轨距按1448mm设置,以预留列车通过所造成轨距扩大的弹性空间。

2.9.2 砼枕线路,半径195m及以下曲线,设置有15mm轨距加宽,主要按以下标准进行强化:

①每3根枕木间增设轨轨距保持杆1根(当中间设置有连排锁定时,可隔一孔安装便于捣固作业)。

②轨距按1448mm设置。

③对尼龙挡板外挤现象,可采用加垫槽型铁垫片,以增大其摩擦力和阻止横向推力。

3 整治效果

①通过安装加长拉杆、轨距拉杆、支距拉杆、岔心拉杆,基本控制了道岔转辙部分的框架尺寸,保持了道岔各部轨距良好,增加了道岔整体刚度,并严格控制了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的超限和护轨轮缘槽的宽度尺寸。

②通过安装加强阻垫板,减少了道岔横移量,增强转辙部位的抗爬能力,防止钢轨和岔枕的位移。

③通过安装尖轨补强板,增加了尖轨的强度和刚度,防止了尖轨因重车碾压和反复扳动而发生断裂。

④通过安装防爬连接板,稳固了转辙机前后两根枕木的间距,防止了因枕木纵移而使转辙设备卡阻。

⑤通过安装相应的防爬器和轨撑(联排锁定),合理控制了道岔的纵向位移,保证了道岔的稳固。

⑥通过涂抹润滑油,使道岔导曲轨和曲线上股钢轨的磨耗率减小,道岔和曲线的横向阻力增强,各项几何尺寸皆处于受控状态。

⑦通过对小号码道岔和岔后曲线的强化整治,提高了道岔的整体稳定性和平顺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道岔养护周期,减少了整治用工,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道岔和曲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实现了“零故障”目标,确保了道岔和曲线设备质量均衡,基本达到“上部准,下部稳,纵不爬,横不移”的目标。

4 强化后的注意事项

增设安装道岔强化项目后,虽然有效地加强了道岔整体框架刚度,提高了设备质量,但日常检查和保养维修工作绝不能放松,尤其是增设安装道岔强化项目后,道岔设备的受力情况更加负责,特别是随着轨温的变化,钢轨内部的温度力对设备的破坏性更复杂更有害,为了防止力的叠加在钢轨内部形成应力峰而导致应力集中,需要在平时加强注意轨温的变化幅度,在轨温的变化幅度较大的季节或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对道岔内钢轨进行应力放散,并通过不断积累总结规律。

5 结束语

综合整治的结果目前来看效果非常显著,最初目的已经圆满达到,是否能够达到长期根治的预期效果还需要经过几年的科学观察和实践检验,如实践证明成功可行则建议逐步将木枕小号码道岔和站场小半径(R≤195M)曲线强化整治活动全面展开,确保标准到位、质量到位、项目到位,实现站专线设备质量稳步提升,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猜你喜欢

养护维修
探讨铁路养护维修提高线路养护水平
浅谈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重要性
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
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维护措施
关于高速公路典型病害与养护维修对策的研究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技术
“检养修”改革后线路养护维修计划编制理论与策略
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及其稳定性
铁道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