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2016-05-30卢瑞衡

晚晴 2016年1期
关键词:博古中央政治局张闻天

卢瑞衡

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14日占领黎平县城,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蒋介石调集大军围堵,红军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于18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讨论红军向何处进军的重大问题。会上,握有红军指挥大权的李德、博古坚持与强敌硬拼,执行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将使红军陷入敌人重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发言有理有据地驳斥和批判了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理论,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进军、甩开强敌的正确主张。会上争论很激烈,气氛紧张。周恩来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因势利导,为使红军摆脱险境,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确定新的战略: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在川黔边境地区。首次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左”倾路线,标志着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为遵义会议创造了条件。

1934年12月31日,红军到达贵州瓮安县猴场,李德、博古提出召开会议,企图从渡不渡乌江入手,否定黎平会议,重新控制军权。周恩来、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政治局会议的形式,纠正军事上“左”倾路线的错误,节制李德、博古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继续执行黎平会议决议。第二天,周恩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猴场宋家湾召开。会议一开始,李德抢先发言,指责毛泽东是“山大王”。博古接着发言与李德相呼应,说黎平会议决议是个别人搞的,中了“毛泽东的圈套”。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严厉指责博古说:“往北走是按党的组织原则讨论通过的决定,你为什么这样说?”毛泽东感受到周恩来的坚决态度,从容自若,沉着冷静地对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作了透彻的分析和有力的批判,争取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让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陷于孤立境地。就在会议还在进行时,朱德、周恩来签发了强渡乌江的命令,又一次避免了李德、博古将红军引入绝境的危险。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红军随之强渡乌江天险,攻占遵义,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胜利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城,将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了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红军得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1月15日至17日,对中国革命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博古、张闻天;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伍修权(翻译)。

会议开始,博古首先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极力为“左”倾错误辩解,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诚恳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并第一个批评了李德、博古“左倾”冒险指挥和战略战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着重分析和批判了犯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并指出,如果按毛泽东的意见办,第五次反“围剿”可能取得胜利,中央苏区不会丢失。会议经过三天讨论,作出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议还决定:一、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党内委托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定的负责者。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确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遵义会议后,经过中央政治局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形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事指挥新的核心:张闻天替代博古在中共中央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毛泽东成为红军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取消了李德、博古在红军中的错误指挥,结束了“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推进长征顺利进行

遵义会议后,虽然毛泽东进入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但他的正确主张不是很顺利得到执行的。以周恩来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央军事领导集体,发扬民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才使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得到贯彻执行,推进长征顺利进行。

1935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开会,讨论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的建议。当时,敌一个师驻守在打鼓新场,力量较强,毛泽东主张不打固守之敌,不啃硬的,应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然而,多数与会者主张打,会议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建议,否定了毛泽东的主张。会后,毛泽东很着急,希望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周恩来能改变此种状况,于当晚找到了周恩来,再次陈述自己的主张,请周恩来缓发作战命令。第二天开会,周恩来说服了多数与会者,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对红军实施了正确的指挥。

1934年4月下旬,红军分三路进军云南。为了甩开强敌,部队绕路行军,走路多,打仗少,很疲劳,出现了掉队减员情况。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认为,老避开敌人绕圈子,不打仗,还走弓背路,要把部队拖垮,就写信给中央反映了自己的看法,还建议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专门主持大计,不直接参与军事指挥,前敌指挥交由彭德怀负责。

林彪的信送到中央后,张闻天于5月12日在会理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林彪的信和红3军团提出的问题。会议一开始,气氛很紧张。彭德怀首先发言,认为林彪信中提的问题,走弓背路避开敌人不打仗,部队疲劳至极,下面怨声载道,是存在的。至于要由他当前敌指挥,深感不安,不妥;毛泽东站起来大声陈述自己的主张,接着强调说,现在不是要跟数十万的强敌决战,而是千方百计摆脱他们的围追堵截,若不采取运动战,不多转圈子多跑路,怎么能甩掉敌人?当然,多跑路有损失,是值得的,跟盲目进攻强敌所造成的损失比,那是小得太多了。部队现在具备进攻敌人的条件吗?反过来说,部队多运动,迷惑敌人,摆脱他们,寻找战机,就有把握攻击他们。

王稼祥摇摇头,反驳毛泽东说:采取运动战摆脱敌人,这个策略是对的。但老是运动而不战,造成大量减员,部队怨声载道,情绪低落,以后怎么打仗?

张闻天认为,部队疲劳、掉队、减员,不能置之不理。

周恩来见两种意见都发表了,他望望大家,态度鲜明地说:“我同意泽东同志的看法。我们必须摆脱强于我们数十倍的敌人,除了多绕圈子与敌人周旋,我看不出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法。”大家望着周恩来,没人吭声。周恩来接着说:“遵义会议后,泽东同志参加军事指挥,他在我们三人团里是起主要作用的。中央成立新的三人团才两个月,受中央委托指挥军事,现在又提出要设立前敌指挥机构,是不严肃的,是错误的。”

听了周恩来的讲话,林彪红着脸膛,垂头不语。彭德怀阴沉着脸,不吭声。张闻天见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改变口气说:“这段时间,部队疲劳掉队减员的确严重,但这是不得已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强敌的围追堵截,有不少的同志对这一点理解不够,对部队的宣传教育不够。”毛泽东截住张闻天的话说:“我看你们的动摇情绪才会把部队拖垮,多跑路吃了苦头就想变换指挥组织,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右倾机会主义是什么?……”

彭德怀不服气地说:“批评就批评嘛,给人家扣这么大的帽子干什么?”

林彪恼怒地说:“这种粗暴的批评方式,我是不能接受的!”

张闻天见双方都分外眼红,赶紧解围说:“泽东同志,你的话也太过火了。”

毛泽东也觉得自己一时气愤,有些冲动,只是吸着烟,不作声了。

这时,周恩来扫视了大家一下,以不容辩驳的语气说:“泽东同志的话是有点过火,但他的批评是正确的。这段时间从中央领导到部队基层,确实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观念。与强敌周旋多赶路,造成一些减员,下面产生了疲劳和畏难情绪,发了一些牢骚怨言,作为指挥员就对前途失去信心,这是很危险的。应当看到新三人团成立后的一系列战绩。”

这次会议,在周恩来明辨是非、态度鲜明的正确引导下,不赞成毛泽东主张的人都改变了观念,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维护了新三人团的权威,为接下来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上的保证。

1935年6月25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两河口会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作了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提出北上到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发言,一致同意周恩来提出北上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开始了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历史进程。

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保安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周恩来军事生涯》,力平、彭红主编),毛泽东由军事指挥的帮助者过渡成了红军的最高指挥者。从此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这两位伟大军事家的密切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参考资料:《回眸世纪潮》,中共“一大”到“十五大”珍典纪实,马杰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中外书摘》朱华的文章《遵义会议后林彪提议由谁负责前敌指挥》;《周恩来军事生涯》,力平、彭红主编)

猜你喜欢

博古中央政治局张闻天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38次集体学习“关键词”
博古通“经”,养生亦养心
逐字逐句解读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
长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泽东
王明、博古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