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绪箕:百年航空人 追梦十七载

2016-05-30谢海涛

晚晴 2016年1期
关键词:风洞研制航空

谢海涛

航空救国梦

范绪箕1914年1月5日生于北平,时值“一战”爆发,家国动荡。1933年,范家从长春去哈尔滨,途中遭劫掠,火车倾覆出轨,哥哥肩部中弹。事发时,日机在上空盘旋、轰鸣,俯冲,在人们惊愕中又飞掠而去。遭此凌辱,范绪箕愤怒异常。一个航空救国的梦想,在中东铁路上就此扎根。

1934年,在留美的哥哥资助下,范绪箕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了航空工程硕士。就在忙于撰写博士论文时,万里之外的祖国已是山河破碎。应母亲“病危”急召,范绪箕来不及完成博士论文,就匆匆回国。

彼时“一穷二白”的中国现实让他深知,没有完整的航空实验设备做基础,航空科研、制造都将是“空中楼阁”。于是,他有了第一次科研转向,潜心研究风洞,并决心投身教育事业,通过培养更多的航空专业人才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定基础。

风雨中的坚持

1956年7月,范绪箕被调至南京航空学院任副院长。在南航的23年,是他生命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他经历风雨最多的时期。

1958年,他在国内率先提出研制无人机。这一年,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8月,范绪箕带着靶机研制任务兴冲冲回到南航,没想到一进校门就遭痛批。有人说,现在要大炼钢铁,师生都得参加,你搞靶机项目就是冲击毛主席的大练钢铁。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南航为了完成炼钢指标,把暖气管、大门都拆下来用来炼钢。为了保护学院的资产,他把全校仅有的两台计算机和准备用于建造风洞的钢材藏了起来,又引来一场更严厉的批判。

此后,中国的政治活动愈演愈烈。1965年和1969年,他分别被派到江苏铜山县和句容县参加“四清”及拉练。

每天,他被迫接受工宣队教育,打扫卫生,清理厕所,背“红宝书”,晚上写交代材料,天天挂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牌子。一个雪夜,工宣队突然把他叫去,让他交代在国民党航空研究院时是否是特殊党员。他说不知道什么叫特殊党员,他们上来就扇一巴掌,让他到外面清醒清醒。他在雪地里站了一两个钟头。

他在逆境中坚持工作,1970年10月,由他主持研制的高速风洞调试完毕,1971年,南航研制的长江一号无人机试飞成功。

三十年解甲不归田

1984年3月,范绪箕卸任上海交大校长一职,时年70周岁。

回眸70年,半世奔波拓荒,筚路蓝缕,退休了,他解甲不归田,大隐隐于校,继续带研究生,游刃于科研教学的自由天地间。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为了帮助学生查资料,他介绍他们到北京国家信息中心去查,还打电话到美国,让亲友们帮助复印资料、文献,再邮寄回来。生活上,他让他的学生饮食无忧,专心科研。办公室里冷,他给学生买个皮马甲。学生写论文辛苦,他每天早上给带两个包子。如此,他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六小时以上,以学生为骨肉,以航空科研为志业。

年事渐高,但他的思维仍然敏锐。每天,他关注着世界航空最新的前沿技术,并不断根据由新技术产生出的新课题来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87岁,他出版《范绪箕论文选集》;90岁,出版《气动加热与热防护系统》;94岁,他还带着学生,坐着面包车,外出寻找耐高温的陶瓷材料;95周岁,出版《高速飞行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98岁,他还向所在学院申请,还希望指导博士生。100岁时,他仍是每天早晨7点起床,8点半到办公室,工作到下午3点钟。2015年,他躺在医院里,仍不忘工作,仍有英文论文发表。

2015年11月21日,范绪箕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十余小时前,他还打电话给弟子汪激,询问一台旧仪器的去留问题。

生前,他曾谈及生死观:我没家人的牵挂,对钱也不吝惜,只要自己够花就行。如果我死了,我愿意捐献器官,只要能用,其他的就烧成灰,种在一棵树底下,还可以养树。

猜你喜欢

风洞研制航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斑头雁进风洞
黄风洞貂鼠精
基于NI cRIO平台的脉冲燃烧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