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石的意韵

2016-05-30景男

金点子生意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韵观赏石表象

景男

观赏石是艺术品却非主流艺术品,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使观赏石走进主流艺术品,观赏石文化走向主流文化,就必须站在艺术的角度,关注其“意韵”的解读、赏析和表达,提升观赏石的审美实现。

意韵,艺术的共性。

意韵意境和韵味(《现代汉语词典》),意境和气韵(《辞海》)。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体悟,形成的弥漫气韵、情感、趣味的艺术空间,基于审美客体表象又超越表象。观赏石意韵是观赏石形、质、色、纹的表象呈现在审美主体心理的综合反映,显示着观赏石的艺术性效果。

意韵明确列入《观赏石鉴评标准》,显示了观赏石富有的艺术共性,但把意韵和形态、质地、色泽、纹理等个性化基本元素混淆,共同作为鉴评要素,有待商榷。绘画的基本元素是线条、灰度、色彩、构图等,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量、音色、拍子、节奏、和声、旋律等,还有书法,雕塑,设计等艺术门类,鲜见把意韵和基本元素并列的陈述。

意韵,甄别、分级观赏石的标准。

“天然造物,人为发现”这句赏石者的口头禅,不但陈述了观赏石天然性的特殊性,同时陈述了观赏石是大自然和人共同的作品。这发现就是黑格尔说的“自然人化”,就是自我的审美甄别,意韵便是发现的依据。其他门类艺术品的作者是人,观赏石艺术品的作者是大自然和人,是自然物和人文情感的交融。石在人心无意韵,人就不会发现,也就不会成为观赏石。

发现可分为初次发现和持续发现。初次发现表现为一人次,如一见钟情,意韵也许十分模糊,却使观赏石从石中脱颖而出、卓尔出群,完成了从石到观赏石的身份转变。持续发现表现为一人多次,多人次或多次,使观赏石的意韵明晰、主题明确。持续发现为初次发现的观赏石进行了分级,当然也可能让初次发现的观赏石重归于石。

意韵的优化,表意呈现到审美呈现的过程。

观赏石不像书画、雕塑等艺术,有作者赋予的明确主题,表象多义性让意韵极不确定。由于审美主体不同,审美角度不同,审美取向就不同,审美立意也就不同。你猫我狗他虎,一石多看。这是其他门类艺术品不具有的特殊性。观赏石意韵优化就是审美主体对表象多义性引起的多个意韵的提炼。

何以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是艺术大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主张和美学原则,指画家在描绘客观事物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创造活动,如何处理“形”与“神”的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赏石的“意韵”就是这个绘画主张说的“妙”。这个绘画主张的借用对观赏石的意韵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常见当别人说自己的石“不像”时,便借用这句话来圆场、辩解,潜台词还有别人不懂的味道。如此借用,有“欺世”之嫌疑,对观赏石的审美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绘画、雕塑、雕刻等艺术品,作者在审美客体灌注了自我思想情感,明确了审美主体的立意方向。观赏石尽管渗透在书法、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中,且和有关艺术门类相似,如画面石与绘画,造型石与雕塑。但其特殊性要求在观赏石的审美活动中,运用

艺术的共性原则、主张、规律等,只能参考、借鉴,不能借来便用。只有把观赏石的特殊性和绘画艺术主张结合起来,理解意韵“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含蓄回味”的标准。依靠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解读石的表象(形、质、色、纹)、寻绎意韵、开展想象,灌注自我的思想情感,处理好意韵和表象的关系,使意韵优化,完成表意呈现到审美呈现。

“相似”是观赏石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重要体现,是意韵优化的原则。从绘画艺术主张到观赏石意韵优化,理解为“韵在不似相似间,不似为欺世,相似为珍品”较为合适。倡导在“不似”到“相似”之间,以“相似”为标准,追求形神兼备,在表象多义性里的提炼意韵,优化意韵,表达意韵。“红烧肉”,“小鸡出壳”,“岁月”等,就是因为惟妙惟肖成为名石。陕西景行园艺术馆收藏的黄河石“梦回大唐”,以形神兼备荣获。中国兰州黄河流域九省区黄河石精品展银奖。人物比例协调,形态丰盈传神,虽五官未描,却能隐现动人表情。宛若贵妃翩起霓裳羽衣舞。

观赏石意韵优化当挖掘丰厚文化内涵。一方泾河图案石,看“钟馗照镜”,看“李逵醉酒”,看“怀素书蕉”,都形神兼备,优化为“怀素书蕉”就更得雅致。一方秦岭石,看“五指山”,看“如来神掌”,看“企鹅跳舞”,看文字“仙”,都形似逼真。优化为文字“仙”,不但使该石以空心文字石分类于珍稀度极小的观赏石,而且和产地的文化底蕴紧密结合,营造了诗仙李白西去太白山,途径罗峪,凭吊古迹,小憩于青山秀水间,酒醉意扬,以酒为墨,挥毫于峭壁的意境。例述这两方观赏石的意韵优化,帮助我们理解《标准》的释文,体会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对观赏石意韵优化的意义。

意韵优化的结果决定着观赏石的认同度。意韵优化还须淡化偏爱,防止偏见,只有朝着“意韵美己”到“意韵美人”的方向,才能得到更高的认同度。

意韵表达,创作型的审美活动。

观赏石持续发现的创作型审美活动,表明了赏石者具有审美主体和作者的双重身份。创作型审美活动的成果就是优化后“意韵”的表达。

观赏石“意韵”的表达,如艺术的创作,对观赏石取得认同度至关重要。“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陆游《闲居自述》),也是赏石者的口头禅。石既不会说话,也无花的芬芳。诗人却爱石胜花,寄托情感,淡然可己。石不能言,意韵可人,意韵无疑是缘由。诗句成为赏石文化的经典,由于诗人对“意韵”的精妙表达,引起了赏石者的共鸣。

诗人回避了对石表象呈现的描述,于有香与无味,有言与无言的对比中,洗练的表达了自我的审美体验和意象呈现,不只是“含蓄一部分,让人去辨味”,而是通过豹之一斑,诱发人的想象,让人在体会诗人为什么爱石的猜想里,享受、感悟石带来的愉悦情怀;让赏石者在体味诗人的表达效果肘,思考、提高观赏石“意韵”的表达。

当下赏石者对于“意韵”的表达常采用命题、匠座等,难此,赏石家虽多有论述,《观赏石鉴评标准》也提出了要求,却感觉对其功用关注不霹。命题和配座的共同目标就是服务于“意韵”,明晰、烘托、帮助表达观赏石的主题,和观赏石本体一起表达赏石者优化后的意韵。

命题对观赏石意韵的描述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命题要力求准确表达意韵,明确而简练。“无题”、“大美不言”、“大象无形”等,经典却模糊,无助于烘托主题,建议尽量不用。命题要采用大众熟悉,积极向上,和谐吉祥的词句,尽量避免生字僻句,杜绝粗俗、低级、贬义。见方蛇形石,命题为“神采”就很是精妙。《诗经》中《硕鼠》让人恨意难忘,若把一方酷似鼠的观赏石命题为“硕鼠”,就感觉不对味了。

配座对意韵的表达有枝叶对果的作用。不必苛求材质优良,但材质的色泽要协调于命题,做工要求精美,但要尽量简约,避免繁复。配座要和命题一致,相得益彰。蟾与蛙是常见的造型石。传统文化塑造了蟾蜍与蛙相似的形象,那么,命题为蛙还是蟾,应该依据色泽判别。黄色红色可命题为蟾蜍,其余色泽可命题为蛙。命题确定后,配座就要与命题一致。蛙是田园卫士,那么荷花座便是常用的配座,若借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配稻田座,显得就更为新颖。蟾是神物,典故与财富相关,那么,金钱座或祥云座便是最佳的选择。见过一方观赏石,命题为金蟾很是贴切,却配了荷花座,显然不很贴切。荷花座还雕刻了金元宝,更让人捉摸不透,不但对主题无烘托作用,反而混淆主题。文字石“仙”的配座,不失为配座和命题相得益彰的范例。

除了命题和配座外,赏石者还常采用释文、借图、配景等,均为进一步表达意韵,赢取共鸣。黄河石“泼墨仙人”借图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国》(台北故宫藏),达到了意韵表达的提升。意韵的表达显示了赏石者的审美水平,文化修为,道德情操。

“艺术的最高理想是气韵生动。”(林语堂语)。关注观赏石意韵的提炼、优化、表达,把山水文化更好的交融在艺术里,张扬观赏石的艺术性,与时俱进的倡导和谐,为更多的人提供精神愉悦,取得大众的认同,才能让观赏石走进主流艺术品,观赏石文化走向主流文化

猜你喜欢

意韵观赏石表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古雅意韵华安玉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石器·观赏石特色之赏
韶光荏苒 意韵流长——纪念张韶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活动在京举行
浅见楷书意韵之美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