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椰壳效应

2016-05-30闵敏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1期
关键词:椰壳弹钢琴效应

闵敏

“椰壳效应”这个心理学专有名词源自一个很不起眼的故事:

某一个热带国家里,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吃饭,每次吃饭都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有一天,他父亲正好在锯椰子壳,看到锯成两半的椰子壳很像饭碗。父亲就开玩笑地把饭盛在椰子壳里,没想到孩子非常感兴趣,出乎意料地吃了两碗饭……

如果说教育是“饭”,盛在什么样的“椰壳”里端给孩子而让孩子能欣然接受,考验的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水平。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曾经应用“椰壳效应”教育过一个顽劣的孩子:

在陶先生创办的学校里,有一个让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头痛的皮大王。有一天,陶先生亲眼看到这个孩子用泥块砸别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这个孩子,并关照他放学之后到办公室来。

小男孩很忐忑,以为校长会大发雷霆,没想到陶先生看到他来了,笑眯眯地拿出了几颗糖送给他,对他说:“第一颗糖是奖励你准时来到了办公室,非常守信用;第二颗糖是奖励你在我让你停止打人的时候及时收手,非常尊重我这个老人;第三颗糖是奖励你的正直,我调查过了,你之所以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人……”

小男孩非常感动,对陶先生说:“陶老师,我错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能打别的同学!”

陶先生又给了他一颗糖,仍旧笑眯眯地说:“好吧,第四颗糖奖励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有勇气和智慧的行为!”

陶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椰壳效应”其实是“投其所好”的教育,运用孩子会感兴趣的“椰壳”,能让孩子更加接受装在“椰壳”里的想法。“椰壳效应”并不是对孩子一味的放纵和妥协,而是用孩子能够接受和喜欢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最后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有一个妈妈,很想让她女儿去弹钢琴,但如果直接说“去弹钢琴”吧,小女孩会很抗拒。这个妈妈很聪明,只字不提“弹钢琴”三个字,而是加入了女儿的过家家游戏,玩了一会儿“做饭”、“喝茶”的游戏,她适时地建议女儿:不如给她的娃娃们办个学校!女儿非常感兴趣,兴致勃勃地和妈妈商量起来要给娃娃们上什么课,妈妈趁机就把想让女儿温习的课程都提了出来:写字课、英语课,当然还有音乐课!轮到上音乐课了,作为“老师”的小女孩特别骄傲、特别投入地把自己会的钢琴曲认认真真地弹了一遍又一遍……

活用一下“椰壳效应”,你会发现教育原来可以不用剑拔弩张,教育原来也可以和风细雨!

猜你喜欢

椰壳弹钢琴效应
小兔毛毛弹钢琴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等速升温流态化下CaO/生物质焦的SO2/NO联合脱除特性
懒马效应
以天然椰壳纤维加固的红黏土的力学性质研究
人见人爱的椰壳
椰壳效应与换种方式——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为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坐在钢琴上的猫
小布丁之弹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