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评价机制下数学课堂笔记评价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05-30李国华
李国华
一、实施数学课堂笔记评价操作的初衷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来讲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学习任务。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强、对学生思维要求具备逻辑的严密性、作为基础学科的广泛应用性很大。这就反映出学习数学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因为它没有物理、化学课堂中生动的实验演示,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退缩、恐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厌学情绪,听课状态不好,甚至出现课堂上睡觉、说话等各种不好的现象。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已经完成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学案教学”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于体育、美术特长生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出现本质的改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比较低迷,怎样才能有效地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这些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有所事事呢?出于这种想法,结合学校申报的《普通高中学生量化评价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决定采用量化评价机制下数学课堂笔记评价教学模式这一有效手段来督促学生学习。
二、笔记评价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四个环节是这样安排的:前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笔记知识、加强记忆。教师依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由各组组长进行记录。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这个阶段的量化评分由小组长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记录。然后用13分钟时间对导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这个阶段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量化评分仍然由组长进行评价,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量化扣分。课堂剩下的12分钟进行分组训练和展示过程,教师依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困生参与训练和展示过程,并以奖励性加分来提高量化评价的区分度。
最关键的是课下环节,教师利用批改课堂笔记对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讲评,选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同时给学生点出这节课学习的具体方法、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并且给出笔记评分,以加分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结合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小组合作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堂量化评价制度和评价办法,并且通告了全班学生。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支持和抵触的声音都有。最初的两天,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是不适应,这并不奇怪。他们在课堂上已经轻松惯了,懒懒散散的上课状态并不是在高中才养成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的上课习惯,突然要求他们都高度紧张起来,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来缓冲的。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很长时间来适应课堂上课状态的改变以及量化评价制度,到第四天,所有的学生在上课时都按要求准备了笔记本,并认真做起课堂笔记。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学生上数学课的状态有了本质的变化,以往睡觉、说话、看小说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三个星期后,学生的状态已经基本转变了,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记本每天也不用课代表催促上交了,一下课大家都主动将笔记本整齐地摆放在讲桌上等候课代表交给老师,实施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后,学生也认同了老师的这种做法。在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写笔记,当他们亲眼看到笔记时,都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四、学生和家长的反应
学生都非常重视我在笔记本上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讲评,因为这些内容家长每周都可以看到,家长也很认同和支持我的做法,有不少家长都在我的评语后面写了评注。这种做法对于拉近我和学生的关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学生都很配合我的课堂教学。一年来,每名学生的数学笔记本换了好几本,如体育特长班的学生高某笔记本积累到6本、张某的笔记本也有6本,这些笔记客观上反应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状态的改变,也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数学态度的变化。
五、反思不足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还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因此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有时候学生的笔记以及课堂量化评分不能及时完成点评过程,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评价和应该得到的量化评分,会给学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今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力争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另外,在课堂评价的环节上,还存在没有纸质记录的情况,以后要设计一种表格,分发给各组组长,将学生课堂的量化评分和笔记的量化评分整合后形成学生一节课的量化得分,并及时上传给班主任。
参考文献:
邓长辅.构建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J].数学教育研究,2010(0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