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课标自主学习策略应对
2016-05-30韩文成
韩文成
【摘 要】英语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学生本人的文化素养是成正比的,新课标更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老师要多方位为提高教与学的创新创设情境。所以英语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英语教育真正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策略应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获得信息量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乏味的死记硬背和缺乏创造性趣味性的学习。一线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应不断总结、善于反思。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几点尝试,就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和创新等几个方面与广大师生商榷。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与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当前,基础教育各年级层次的英语教育,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英语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却是应用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英语的运用,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新课标就是要探索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已是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的。
其实英语是语言类养成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英语好的同学,文化学科一般都学得好,教学中我们都这么理解。既然英语这么重要,但好多学生却不喜欢英语,怕学英语,但不得不学英语,造成讨厌英语,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一再不要学英语,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英语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英语、用好英语,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能力,用这把钥匙开启文化知识的大门,英语教育该如何操作呢?实际教学中我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中还要开放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教育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习惯。
其次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英语知识,有助于展现英语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语言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英语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感,不被一堆语法单词迷惑。新课标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传统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教学中就更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文化氛围、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语言、探究英语、体验文化素养及掌握语言运用。
最后才是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生搬硬套、苦涩乏味的语言模板,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学习。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和的教育氛围,融合学生情境,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养成以人教人,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的教学习惯,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课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联想,倡导情景教学的思想方法,主动质疑,通过课堂情景达到融会贯通。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情景探索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为英语教学注入全新活力,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课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