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创敢为人先
2016-05-30丁媚英
丁媚英
“加强环境执法,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深圳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利的切实措施,全市环保部门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格执法,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倒逼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主任刘初汉
2015年是“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居委”)牵头,联合各区环保部门,始终将加强环境执法作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环保中心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统筹推进全市环境执法工作,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打出数记“组合拳”,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收效显著,再一次挺立潮头,敢为人先。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环保部门共对1055宗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达8025.78万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9宗,居全省之首。
高效运用执法新手段
“零容忍”打击违法行为
1月27日凌晨3点左右,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组织开展夜间突击执法行动,发现位于罗田社区象山大道462号的深圳市恒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进五金”)将废水通过暗管直接排入厂区内市政污水管道。经检测,废水中的污染物悬浮物、总磷浓度严重超标。执法人员依法对相关排污设施、违法工具实施查封扣押,随后还先后对该企业作出罚款2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等处罚,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该起案件因为率先运用查封扣押、停产整治、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等执法新手段,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深圳人居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洪晓群介绍说。对恒进五金的查办并非个案,今年以来,深圳环保部门严格遵照新环保法及配套文件,采取适用“两高司法解释”规定的执法新手段,对违法排污行为坚决采取高额罚款、吊销排污许可证、行政拘留、公开忏悔、舆论曝光等手段进行严厉打击已成常态。
那么,这一年来深圳的环保执法力度如何呢?根据深圳人居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来深圳先后对17家违法排放含重金属污染物或通过暗管排放污染物的违法企业实施查封、扣押,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环境执法“慢半拍”的情况;对19家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执法效能,有效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对3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其中一家违法企业开出最高130万元罚单;向公安机关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3宗,移送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过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树立了环保执法威慑力。
众所周知,对污染企业实施按日连续计罚是新环保法的一大亮点,实际上,早在2009年,深圳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中就创设了“按日计罚”制度。《条例》规定,按日加罚额度为每日1万元,计罚期自环保部门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决定之日或者责令限期改正期满之日起至环保部门查验之日止。“新环保法出台后,罚款从每天1万元变为按‘原来的处罚金额罚款,惩罚力度更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染企业违法成本。”洪晓群说。
“相比单纯的罚款,行政拘留对企业老板更具威慑力。”洪晓群继续说到,“对于未批先建拒不改正、无证排污拒不改正、通过暗管等方式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环保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这对违法行为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慑。”
另外,2013年6月“两高司法解释”实施以来,深圳经过对移送案件类型的分析发现,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主要违法行为类型为“非法排放含重金属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2015年深圳全市环保部门开展涉重金属企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调查发现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9宗,全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移送案件数量居全省之首。
集中力量开展排查
滚动推进执法专项行动
4月1日,深圳召开的全市环境执法工作部署大会,启动了“环境执法年”活动。此后,深圳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环境执法年“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全市环境执法统筹协调、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启了对辖区内水、气、噪声、辐射、危险废物等所有环境要素和所管各类污染源进行系统的环保大检查,并以环保大检查为基础,针对河流污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分时段集中力量,滚动推行专项执法行动。
茅洲河是目前深圳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对茅洲河流域工业污染源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是今年深圳推行八大环保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
7月16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降下了一场大雨,位于该区平安大道与创业三路交叉口附近的市政雨水管道内,略显浑浊的水流引起了环保执法人员的注意。执法人员用绳子系住一个小铁桶,伸到下水道取样,发现水质比普通雨水浑浊。经过测试比对后,初步判断排入市政管道的水受到了污染。但由于下水道紧邻着几家工业企业,为确定来源,执法人员沿着流经此下水道的4个不同方向的水源逐一排查,临近中午,终于找到污水的源头。
这就是专项行动开展首日,工作人员对茅洲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进行排查的场景。当日,来自深圳环境监察支队的80多名执法人员,兵分13路,对流域内的147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摸查,发现问题企业8家,均已限期整改。
近半年来,针对茅洲河流域内可能存在的五大类重点问题,深圳人居委依据“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重点核查、精准治理;达标排查、长效监管”三个阶段的部署,通过大规模作战与突击检查、市区交叉检查与联合深莞执法检查、蹲点执法与科技执法,梳理案件和精准执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对流域企业开展了16次专项行动,使茅洲河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通过最严格的执法依法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整治一批不合格的污染源,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今年以来,深圳人居委共出动3620人次,检查企业910厂次,完成了613家企业的排查执法工作和20余家问题突出企业的全面核查执法工作,取缔了一批无牌无证地下加工厂,并对68家违法违规企业进行立案处罚,下达处罚决定书35份,处罚金额达到322万。
创新监管执法方式
有奖举报鼓励公众参与
近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了《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落实方案》,要求从2016年1月起,全省市、县(区)级环保部门需大力推广污染源监管随机抽查制度,以摇号的形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工作实施前,随机抽查名单须保密,防止失密泄密现象发生。
其实在深圳,这种“双随机”的执法方式今年已经开始实行,只是名为“点菜式”随机抽查执法,特点同样是“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2015年6月18日上午,深圳人居委开展了首次“点菜式”环保执法体验日活动,6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共同体验了这次环保执法行动。
当天,在多家媒体的见证下,6名代表以数字组号的方式进行了“点菜”——在905家重点排污企业中随机点中企业,点中企业的名称、地址等信息由专人保管,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代表们通过导航带领整个执法队伍直奔现场进行突击检查。虽然此次突击检查未发现有环保违法行为,但是,检查组对相关企业存在的设施陈旧、标识不清等环境风险隐患均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企业也表示一定按规定予以落实。
对于这一崭新举措,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副队长曾庆郁评价说:“‘双随机抽查作为选取日常监督检查对象的主要方式,展示了环保部门‘阳光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让参与者更加了解环境监管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增进对环境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实现了对环境执法工作的有力监督,倒逼环保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虽然今年只开展了一次,但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常态化推行。”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对隐蔽性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参与程度。深圳人居委还修订了《深圳市公众举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专门安排经费用于奖励举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激励公众更广泛、更积极地参与到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的行动中来。
在“恒进五金”案件中,执法人员曾经多次发现水污染物超标现象,但因为排污地点非常隐蔽,始终找不到污水源。最后就是依靠一个群众的举报电话,才得以迅速锁定目标,成功查处。根据《办法》,此案中给予举报人一次性3万元奖励。截至2015年11月底,深圳人居委收到公众举报线索59宗,立案19宗,6宗查实违法行为,共发放奖金8万元。
此外,深圳人居委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尝试推动了“查管分离”的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抽调执法业务骨干专门设立“执法一科”和“执法二科”,将深圳划分为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分别负责两大区域的环境执法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则集中由日常监察科来负责,侧重于服务指导。
“推进‘查管分离监管执法模式,就是要集中执法力量,专门开展环境执法检查行动,查办环境违法案件,突出环境监察的‘执法功能,以适应新时期加大执法力度的要求。当下,执法与监察人员疲于应付常规巡查等日常工作,对违法行为打击有些力不从心,监管执法的威慑力难以充分体现。而执法强度加大后,执法人员与企业负责人长期接触,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人情执法,难以保证执法的廉洁性。”曾庆郁说,“查管分离后,环境执法效率和廉政都有改善,有奖举报的查实率达到了80%~90%,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