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东莞 绿色发展

2016-05-30黄慧诚沈立

环境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乡东莞市东莞

黄慧诚 沈立

水乡最大的“魂”就是水,只有把水文章做好了,整个水乡生态环境才有生命力。对于水乡“两高一低”企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多大的挑战,市委在水乡引导“两高一低”企业退出的决心不变、任务不改、标准不降。

——2015年6月9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中堂调研时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情况下,2015年东莞继续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9%,全年可望实现8%左右的增幅,达到628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约38640元,比上年增长8.2%。

与此同时,全市环境质量整体稳中有升。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3.4%,较去年同期上升14.5个百分点,PM2.5、PM10平均浓度和臭氧平均浓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3%、13.6%和7.9%,空气质量状况改善比较明显;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步改善态势,酸雨污染态势基本得到控制,酸雨频率仅为7.1%,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稳定达标。

人们更欣喜地看到,东莞市民绿色消费更多了、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更积极了,生态文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座城市。

让环保绿化经济

一车车大米运入仓库,一袋袋米制品通过流水作业造出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位于中堂镇的“广东莞香粮食加工基地”新近开业。这里原本是一家造纸厂——东莞市珠江特种纸业有限公司。2015年,响应东莞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号召,这家做了十几年的造纸厂,就地搞起了粮食加工业。新厂投资1.5亿元,建成日产300吨大米生产线,年仓储、深加工稻谷及大米10万吨。

在市、镇两级政府以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15年东莞市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除1家企业获得市政府同意延长生产期限外,剩余53家造纸企业全部退出。

54家造纸企业总设计产能为567.6万吨/年。据测算,54家造纸企业的退出,将减排化学需氧量6624吨、氨氮209.2吨、二氧化硫15938.1吨、氮氧化物6581.7吨,分别占广东省下达东莞市“十二五”减排任务的20.2%、4.1%、37.9%、11.1%,为保护和改善水乡乃至全市环境质量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水乡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环境容量。

造纸企业关停的背后,是政府强力治污的坚强决心,是政府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截至目前,东莞市财政局共拨付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首期奖励资金16.41亿元(占奖励总额17亿元的96.5%)。如此大的治污力度,如此大的治污成效,在东莞乃至广东治污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2015年东莞以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做好环保服务。取消预审环节、实行分级分类审批、试行豁免及备案管理、简化环评形式内容、实行差别化准入、公开环评审批信息、试点环保前端服务、推行网上环评审批、压缩审批办结时限、全面开放环评市场……伴随全市商事登记改革推进,东莞环保部门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和完善各项环评改革举措,做到“该放的权力全部放开,要管的领域必须管好”。

据统计,东莞累计取消环保行政审批13项,调整6项审批项目为服务性项目,审批事项压减率达68.4%。此外,市环保局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限,将全部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部分报告表项目和部分报告书项目下放镇街、园区环保分局审批,下放率达到90%以上。截至11月底,全市共办理环评审批项目11719项,拒批673项;全市191项重大项目,已完成环保审批165项、占86.3%;其中续建和投产项目127项,已完成环保审批118项、占93%,充分发挥了环评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全市重污染企业总数由1252家下降到434家(不含造纸),基本建成6个环保专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达139家,污染排放总量减少了28.6%。

10月13日,东莞市政府与环保部东盟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设国家绿色供应链工作示范城市。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主任郭敬表示,作为绿色供应链合作“先行者”的东莞将以推动绿色供应链为重要抓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环保和经济的双赢。

让环保绿化环境

广东最美的森林在哪里?近日,广东评选出十大最美森林,位于东莞的银瓶山森林公园榜上有名。

不久前,东莞市又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东莞成为2015年广东省唯一一个荣膺此称号的创建城市。

一座工业城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无疑,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东莞为中国工业城市群提供了一个别样、鲜活和可复制的样本。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指出,东莞坚持“工业反哺林业、生态促进转型”,通过大规模、跨越式的国土绿化建设,做好山、水、城、林四篇文章,逐步实现了城市与生态的均衡发展,使昔日的“世界工厂”羽化成蝶,变为今朝“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的美丽东莞”。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平方米。全市建成森林公园14个(总面积达357.6平方公里,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湿地公园14个(总面积1400多公顷)、生态景观林带251.8公里。

让人民群众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东莞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整体稳中有升。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截至12月20日,省下达东莞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已完成305项,完成率98.1%;东莞市自定任务2733项,完成2471项,完成率90.4%。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臭氧污染防控;新建石龙、厚街、生态园3个空气子站,建成空气质量实况与预报发布平台。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制定实施2015年南粤水更清行动工作方案,以及石马河、茅洲河两大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方案和年度整治计划,并加强督导落实。制定“涌长制”实施方案和东引运河、寒溪河“河长制”实施细则,实现东莞主要流域“河长制”全覆盖。从项目准入、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方面全面密切与深圳方面治污协作,提升界河污染治理成效。部署推进市镇两级编制“水十条”实施方案和水体达标方案,建立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库。

在重金属及固废污染防治方面:对115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面实施台账管理,全市248家电镀企业,已关闭79家,搬迁到基地56家,原地保留66家企业完成规范化管理整治。编制《东莞市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建立涉危企业日常监管制度,对危废经营单位每月一检。选取石碣、麻涌、洪梅等镇开展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东莞市金茂污泥处理公司处理类别由原来1类增至3类、处理能力达62.05万吨/年。全市2161家医疗单位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2015年来共处置医疗废物达7771.354吨。

让环保绿化心灵

“今天的鱼菜共生活动真有趣,以后我还要和我的同学朋友一起做,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

“在这堂课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节约、环保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来节约粮食、节约水电,把节约到的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我们的乡村只存在记忆中。”

…………

点点滴滴的心声表达了孩子们对环保关心、热爱的真挚情怀。8月10日至12日,东莞市环保局继续举办第二届东莞市青少年“环保领袖”夏令营活动。与上届一样,报名者踊跃。最终,来自各地的50名青少年,在为期3天的全封闭环保训练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园体验和实践活动,赢得了满满的收获。

2015年像这样的环保活动在东莞还有很多,早已成为常态。如“生态东莞·美丽家园”环保摄影活动和环保巡展活动、中小学生环保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第五届“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第三届“环保开放日”活动、环保微电影《在水一方》拍摄活动、环保公益徒步活动等,都深受群众喜爱,让大家更多地关注环保、了解环保和支持环保。12月12日,东莞市环保局联合广州日报社等单位在麻涌水乡举行环保公益徒步活动。活动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参加,并为新疆对口援建地区的小学募集了3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播撒绿色种子。2015年东莞市环境宣教工作创新举措,探索开展环保辅导员试点工作。按照“环保辅导员进校园”活动计划,全年在全市98所试点学校中,开设了“环保讲座”近百场,普及了环境科学知识。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培育绿色细胞。2015年全市共有4所学校、1个社区、2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东莞市理工学院也在“绿色青春”第二届广东省高校环保辩论赛中摘得桂冠。

加强环保公众参与,形成环保合力。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建立与市民良好沟通的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11月,首批30名“环保监督员”领证上岗。与此同时,东莞环保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广大队员以实际动践行和支持环保。2015年由东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申报的“守望东江”志愿服务项目,从全国200多个申报项目中突围而出,首次入围国际性的环保大奖。据悉,该项目已开展近10年,其中“红树林爱心驿站行动”已走进全市15多个镇街的社区、公园等场所,行程近6000公里,影响了2万多名市民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水乡东莞市东莞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东莞可园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