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微课开发策略研究
2016-05-30徐楠
徐楠
【摘要】本课题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样本,基于学生的视角对学院开发的第一批微课引入常规课堂的应用效果进行抽样调查,以便为微课的进一步开发,将微课整合到具体学科的常规课题教学,用好优质微课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开发;策略
2014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了第一批微课的建设工作,为学院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经验的平台,选拔了一批可供教学观摩和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其中有8门微课作为高职高专参赛作品选送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第一批微课验收的同时,学院各系继续申报第2批微课。鉴于在微课制作热的同时,微课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高职微课的开发策略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课题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样本,基于学生的视角对第一批微课的应用效果进行抽样调查,以便为微课的进一步开发,将微课整合到具体学科的常规课题教学,用好优质微课资源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2015年3-6月笔者在担任《市场营销学》授课期间,对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14市场营销专业三个班的高职学生进行微课调研。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制作,调查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对微课的了解程度,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对微课走入常规课题进行评价,第四部分是调查对象对微课开发的看法和建议。
问卷调查开始之前由教师提出本次学习任务的能力目标,在对其中的分项任务的难点部分进行解析后,链接微课,师生共同观看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现场回答教师课前布置的思考题。课后课题组成员请学生填写调研问卷,并随机抽取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二)微课介绍
本次调研的切入点笔者选取的是营销微课:一个杯子能卖多少钱?应用于常规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选取该微课的主要原因:一是该作品荣获2014年首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微课,并作为高职高专参赛作品选送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是授课内容是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三是2015年3-6月笔者担任经济管理系14市场营销1、2、3班的《市场营销学》授课,该微课为本人开发,涉及的内容就是这门专业课程的一个分项任务。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选择14市场营销专业三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课题组共发放“您对微课知多少”调研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
(一)高职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从问卷回答来看,近40%学生没有听说过微课,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要进一步加强,以增加微课在学生中的知晓度。在听说过微课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有以下几类:有的认为微课是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有的认为微课就是短小的网络视频,还有的认为微课就是一个可视化的教学片断等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微课的特征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观看网络公开课进行了解,得知只有50%的学生观看过网络公开课,而其中近35%的学生是教师推荐或选修课需要而选择观看。
(二)对微课走入常规课题进行评价
针对微课的应用效果,问卷设计了5个问题,包括本次微课是否引发学习营销的兴趣,对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感兴趣,微课是否有助于理解和深化知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88%的学生认为微课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也有12%学生对运用微课方式进行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三)对微课开发的看法与建议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几个开放式问题了解学生对微课开发的看法与建议,并随机抽取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对微课引入常规课堂的教学方式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也从自身的角度对微课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微课的时间长度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学生认为播放的时间短,易于观看和接受,在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内,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记忆和学习[1]。
2、微课虽然受欢迎,却不能替代传统课堂。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虽有短小易接受的优点,同時也存在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缺点,无法达到知识连接、融会贯通的目的,在师生互动和面对面交流环节方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期发挥最大的作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课后观看网络公开课的比例较少,学生们认为微课应和老师的课堂教学共同展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微课为辅,以微课作为活化课堂的催化剂,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微课的评价和优化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微课设计出来后,应把微课视频放在学院网站,让学生来评价和决定微课的优化方向,力求开发的微课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用。
三、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开发策略
在微课引入常规课堂教学的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微课时间简短、方式灵活”的特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可以利用微课有效的可视性、易接受性、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2],微课的应用对于常规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应明确,微课虽然流行,却仍无法替代常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微课与常规课堂联结和有效整合,并把这些反思应用到微课的开发当中[3]。
课题组认为高职微课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应用,微课的开发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4]。为此,课题组结合本次调查,提出以下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开发策略。
(一)微课选题的精准实用策略
微课的时间短,选题最好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选择一个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的教学内容,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常见、有代表的问题或实验、实训活动等,尽量“小而精”,围绕某个具体的点,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代表性,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微课教学设计的独到新颖策略
微课获得良好应用效果的关键是微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围绕主题充分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达成微课对学生的巧妙引导、点拨提示,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5]。
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學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6]。这些明确的评分标准告诉我们,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重在独到新颖[7]。
(三)微课资源配置的规范完整策略
“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这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应包括主体微视频和相关辅助性教学资源,有助于学习者从全局把握微课的精髓,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以避免单一微视频的局限性。
1、微视频的开发
(1)微视频的时长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最合适的时间长度是5-1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保持比较好的观看注意力并理解内容[8]。
(2)微视频的编辑结构
微视频记录的是某个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在编辑时需将相关素材有序组织形成完整的视频结构。包括视频片头(微课的题目、主讲人及单位信息)、教学内容说明(讲解内容的结构、框架)、教学内容的讲解(微课的核心内容展示)及片尾(核心内容的总结、制作团队、日期等)[8]。
(3)微视频的呈现形式
微视频不是课堂实录,高职微视频的呈现形式需要符合该年龄段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结合微课主题,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卡通、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注意色彩、质感层次,选择通俗的语言和字幕特效等表达教学内容,创设宽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令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维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9]。
2、相关辅助性教学资源
单一的微视频不是完整的的微课,还必须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主题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其他材料[8]。
(1)教学设计:word格式的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2)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PPT 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
(3)其他材料: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四)微课平台的多功能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以青年人为主体,他们是网络社交的一代,也是自主性强但需要引导的一代。微课的应用,由于它所固有的特点,不仅顺应了当今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而且也符合高职教育由“教”向“学”转变的办学实际[10]。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微课资源在高职教育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重视微课平台的多功能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方便易行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应该在如何学习、积极参与、提供实时反馈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选择,主动推介、动态更新优质的微课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和讨论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教师通过微课平台创设的空间与学习者互动、交流与沟通,来自学习者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和反馈,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微课作品[7],在不断的应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丰富和完善,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4]。
(五)微课由“单一”到“系列”的后续发展策略
学院第一批微课是以单个知识点的微课作品为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太散。原因主要是目前微课制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课制作相对容易。随着微课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支持,微课资源的建设方向从“单一微课建设”转向“系列化微课的建设”。
单个微课一般承载单个、微小的知识点,显得零散、无序[11],但如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系列化,有利于学生各个击破,深度学习,不仅能解决学生知识整合、融汇贯通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支持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所以微课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改变其建设思路和模式,要更加注意微课的整体设计,即从单个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走向系列微课程的设计开发。
总之,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将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研究方兴未艾[12]。为了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理应把握“微时代”的脉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优质微课的开发,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在新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形势下针对教学对象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加速高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提高高职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卫华.微课教学在高职教改中的应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2]井恒.“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4.1
[3]于玲.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4]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
[5]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6]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
[7]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
[8]张建民.高校微课作品制作技巧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4.3
[9]冯秋生.翻转课堂之微课程[J].教学参考,2014.9
[10]吴汉生.在高职院校推广微课的探究[J].中国技术教育装备,2014.10
[11]余胜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12]刘红霞.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现代教育技术,2014.2
基金项目: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微课专项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QY006)最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