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举一动显精神

2016-05-30毕传高

读写算·高年级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虫品析罗丹

毕传高

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从动态上描写人物。描写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第一招:让动作连贯起来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比如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连贯动作,那么在描写时,就可以把一系列动作进行分解,用连续的动作来表现,这样写不仅场景感很强烈,而且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片段一:妈妈把鱼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鱼头,右手握着刀柄,逆着鱼鳞迅速刮去。接着,敏捷地剖开鱼腹,掏出内脏,把鱼肉片开,裹上面糊……

片段二:小雪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就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品析:第一个片段,小作者用“放”“按”“握”“刮”“剖”“掏”“片”“裹”八个连贯的动词,就把妈妈杀鱼时干净利落的动作,写得是那么逼真传神。其实,小作者是细致描摹了妈妈“手”的动作哦。

再看第二个片段,是写小雪擦玻璃,同样是连贯的动词——“踩”“迈”“掸”“踮”“抓”“蹭”“哈”“抠”,“嘴”“手”“脚”并用,形象地刻画了小雪擦玻璃时的认真和麻利。

第二招:给动作贴上个性化的“标签”

动作,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动作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环境中,动作也是不同的。所以,同学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突出人物的特点。一起来欣赏下面精彩的片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品析:这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作者曹雪芹一连写了好几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紧扣着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史湘云笑得豪爽,林黛玉笑得娇弱,探春笑得前仰后合……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招:给动作“涂脂抹粉”

给动作“涂脂抹粉”,就是指给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这样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表达得更细致、更生动,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与思想感情。一起来体会下面的片段:

只见他的双腿在栏架上方迅速地跨越,他的双臂奋力地摆动,手臂上的肌肉也在不停地颤抖,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前方的每一个栏架,目光中陡然射出浓浓的“杀气”。

品析:“奋力”“不停”“紧紧”“陡然”这些动词前面的修饰语,将运动员用尽全力拼搏的精神写出来了。如果去掉这些修饰语,就不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招: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同学们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特定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也就是给动作加上“表情”,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特征。

片段一: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片段二:他快60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地取下眼镜,从裤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他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品析:片段一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艺术家形象。

片段二中,小作者在动词前使用“战战兢兢”“手忙脚乱”“匆匆”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让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跃然纸上,既符合人物年龄,又符合人物特征。

【经典引路】

武松打虎(节选)

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品析:《水浒传》中英雄打虎的情节并非只有一处,比如李逵打虎,解珍解宝打虎,但是这些都没有武松打虎来得精彩。“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段动作描写极为精彩。战斗开场就“发起一阵狂风”,然后从乱树后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接下来那虎“一按”、“一扑”,一招不中,接着“掀将起来”。面对猛虎的“扑”、“掀”、“剪”,武松只是退避,一连三闪,并无英雄行为。然而这三闪却显出武松的机智与敏捷,老虎三着不中,“气性先自没了一半”。于是武松开始转守为攻,用大棒尽平生之力打去。此处设一个悬念,武松用力过猛,打折哨棒,心下一惊,“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却正好得以“就势”按住扑来的老虎。武松哪里肯放半点松,“把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一段描述,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扬,跃然纸上。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武松的勇敢果断,但也能看出其性格残忍的一面,这也为后来杀嫂祭兄,血溅鸳鸯楼,埋下了伏笔。

【牛刀小试】

回忆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活动场面,注意将人物的动作写生动、写具体。

猜你喜欢

大虫品析罗丹
武松打虎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罗丹手稿
小蚂蚁过河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