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农民和他的油画世界

2016-05-30安敏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蓬勃油画创作

安敏

彭勃(原名彭佐仁),艺名土思瓜、清塘居士。1969年出生,初小文化,农民,湖南新化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9岁起开始自学写字画画,1991年11月由新化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化馆联合举办彭勃、谢敏杰和李业宗三农民画展,同年连环画作品《拐杖姑娘》荣获湖南青少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13年,经由湖南红网、娄底电视台、湖南公共频道及全国70多家网络媒体相继报道和转载个人事迹。2014年4月在娄底市博物馆举办个人诗书画展,同月经由湖南省宣传部审议通过,成为全国互联网举办的“全国百家网站寻找追梦人”候选人之一。2015年11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犁背上的彩色梦想”个人艺术作品展。

说起来彭勃是我老乡,却在年前才相识。是因为他要筹办长沙画展,要编一本书出版,也要为他的书画作品做点文章,便找上了我。

我曾经听说娄底举办过彭勃的画展,当时有两个关键词我颇感兴趣,一个是“农民”,一个是“油画”,“农民”和“油画”都是很一般的名词,但把这两个词叠在一起,我就觉得有价值。农民画画也不稀奇,曾经咱们中国有一个县的农民画红遍大江南北,有一个庄的农民个个能写诗,我在家乡新化县文化馆工作时,新化县孟公大队也是一面全国农村文化的旗帜,那里的农民也都能写能画能唱,因为那时候工农兵是文化的主人!而在今天这个文化尤其是文艺越来越远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游戏生活的时代,还有农民执著地追求着艺术,而且又始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一个农民玩的还是生产流程很复杂的油画,又把艺术和土地结合得如此紧密,不能不令我钦敬,就像钦敬我们的土地!他本名叫彭佐成,改成了朝气横生的彭勃,与“蓬勃”谐音,他是要蓬勃着一个农民的理想,蓬勃着一方土地的生机,还是要蓬勃着眼下离生活越来越远、离人民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远的艺术的真实及其生命吗?

这些感觉,是我在与彭勃面对面的时候产生的,我眼前的农民油画家绝对不是披着一件农民的外衣来抖动新闻炒作的暴风骤雨,他分明就是自己毫端下描画的那座老宅子,屋门前那丘水田,土里边那株庄稼,山道上那棵被风风雨雨雕刻过的树。他把他的家园绘成了画,家园的风雨也在他的脸上、肌肤上刻出了画,这脸上没有丝毫艺术家的成色,全都是土地的沧桑!我于是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父亲膝下八个儿女中的一个,知道了他终于无法独立门户而“出嫁”成了上门女婿,知道了他为着生计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工一样远走他乡,知道了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他那双手,始终是在握过犁耙刀斧之后再提笔挥毫。而在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是重恙染身,却依然给你一种蓬勃之气,那病魔只能是退避三舍!我看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女人,以后几次与他见面时这个女人都在左右,我想,这位当年让他义无反顾去倒插门的叫方招花的女人,给了他生活的力量,也给了他生存的坚韧,更给了他艺术的信心!

解读过彭勃的人生磨励再去解读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忠实。他笔下的画幅,展开的全都是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是乡土上总让人流连的风情——乡间那些老屋,是他目光捕捉的主体,他苦难的父亲和父亲的父亲在这样的老屋里营造过一辈一辈人的生活气息,他从飘逸着亲情的炊烟和相伴着哭哭笑笑的鸡鸣狗吠里,寻找着色彩的温度。他童年的小河、小河上的水车,是他携带了一生的记忆。他的水田他的犁耙、他的耕种他的收获,在他画笔下就像他插秧一样的得心印手。那些屋前屋后的山林、那些春天的青草和冬天里的荒茅、那些叮咚的牛铃和啾啁的云雀,都在他的油彩里唤发着生机。还有那不同的乡间不同风格却和山歌一样不老的风雨桥,更在他的笔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出山高水远的村寨文明。

这是彭勃油画创作的第一个主题,是农民和乡土的情结,是艺术呼唤和生存情感的共鸣。

彭勃油画的第二个主题,是新化曾经养在深闺而今游人络绎的自然山水,面对奇山秀水,他的聚焦点还是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的关联上,所以重点描绘的是紫鹊界与大熊山,这两处奇观都是山民们朝朝代代劳动生产与自然保护的结晶。油画里的紫鹊界与大熊山,因此就不仅仅是风光的描绘,多方位多角度的油彩里,能叠现出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因为作为一个农民的彭勃,能读懂那梯田里农耕的汗水,能听懂那深山里伐木的回声……

彭勃第三个着眼点则突破了故土的视觉,但依然在生命的摇篮里着墨,那就是对伟人和名人故居的描画。这既是创作视野的扩张,也是人生境界的陶冶,亦是对创作严谨程度和艺术表现张力的训练。作为伟人与名人的故居,在人们眼里是熟知的,画家笔下首先需要实景还原的真实,同时又需要给赏画者艺术飞翔的空间,还要从画面的质感里读出伟人的力量源泉,感悟山光水色、青瓦土墙间英雄豪气的脉搏。一个农民油画家敢于选择这种创作,其勇气我就欣赏!

我是从油画创作的角度来看彭勃的,其实他的创作不仅于此,国画创作就很见功力,书法的楷、行、草也都底蕴生花,而且诗词创作也不少。他的伟人故居系列,都是在故居写下一首诗词后,回来再出油画,再将所作诗词书写,诗、书、画于一体整体呈现。故乡系列和紫鹊界、大熊山系列很多也都配有诗、书。他最早并不是作油画,之所以后来主攻油画,我想还是与他对故土的挚爱有关。他要把自己的乡土最真实地留在自己的画面里,我曾经听他跟别人说,你那老屋要拆了盖新楼了吧,我帮你把它画下来,以后再挂到新屋里。他也跟我说,乡里很多事物,包括山水田园,也许若干年后慢慢就会消失了,也许还会出现沧海桑田之变,这里边有很多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财富,包括文化,我要用我的画笔把他们传承下来,而最写实的画面则是油画。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农民。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民油画家,实在是这方土地的大幸!我更希望彭勃笔下的油画,最终铺展开来的时候,是完整的一部家乡的山水史、一部家乡的农耕史、一部家乡的风情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作家协会主席)

猜你喜欢

蓬勃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万物才会蓬勃生长
凝聚为民履职的蓬勃力量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野草的生命同样蓬勃
《岁月长又长》(油画)
素材积累·词语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