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恨不相逢未嫁时

2016-05-30曹隽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泠印社篆刻书法

曹隽平

李莹波,字玉湖,号崑堂,1981年出生,湖南益阳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艺术硕士,现在大学任教,能诗,善画,工篆刻,篆书、行草书也有较高的造诣。著有《中国篆刻百家·李莹波卷》《醉墨淋漓——李莹波书画》。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岳麓印社理事、益阳市书协副秘书长、益阳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因为担任《艺术中国》杂志主编和做收藏的缘故,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最看好的湖南艺术家是谁?”每次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李莹波!”

李莹波何许人也?

最早知道李莹波,大约在六年前,有朋友说湖南出了个最年轻的西泠印社社员,才二十六岁。这西泠印社是中国艺坛的百年老店,其人数迄今只有六百多人(在世的四百多人),虽然远不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正如此,反倒彰显了它的含金量。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湖南省,目前西泠印社的社员不过五人。2011年,莹波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投师欧阳中石、叶培贵先生门下,故与我是同门兄弟。在京求学期间,于篆书之外,他精研诸体,隶、行、楷、草更上层楼。

大多数玩艺术的人都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莹波也不例外,他似乎天生就是为篆刻而生。他曾撰文自述学印经历:“莹波少时,颇爱刀石之趣,了无师法,得石便刻。又颇好奇文古字,每见篆隶手录之。向时世间尚无互联网络,惟遍寻书馆,乃能得资料少许耳。余亦笃厌外语及数学,此二课中,往往私抄阴诵《说文》部首及《峄山》《琅琊》诸篇,外、数二业遂弃如敝履矣。”

莹波精篆刻,无论朱文、白文,巨制、小品,都严守正统而不失灵气。他初从清人篆刻入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均有涉猎,其朱文印以婉约细腻见长,刀法干净,不追求所谓的率性、天真,但布白时有巧妙出新之处,于不经意间现天然纯真。他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白文印欠缺汉印的朴拙、宏阔,于是远溯秦汉篆、隶,印从书出,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入佳境,频频获奖。2006年,李莹波大学毕业两年后,便以骄人的战绩,加入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西泠印社。

莹波曾几次到寒舍现场操刀,为我镌刻铭文,百字长篇不打底稿,刀落之处,石花飞溅,刚健清峻的隶书立现。我虽游走艺海多年,也不由得心生叹服!

莹波不仅精篆刻、书法,亦擅国画。他的微信头像是一把山水成扇,画面只绘一角山水,天高地迥,心旷神怡,颇有宋画气象,令我每每登陆他的微信,都要痴赏良久,问到画的去向,却早已售出。他的绘画,工笔写意游刃有余,山水花鸟清新雅致,大到巨幅山水,小到工笔虫草,皆可轻松驾驭,虽说未臻妙境,但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中国书画,历来本是文人的笔墨游戏。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后书画家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无论艺术天分如何,文化成绩不好的要想考个大学找工作,当艺考生似乎成了一条捷径。所幸莹波虽然不擅数理化,但文学造诣极深,无论诗联还是文言文,遣词造句、平仄押韵、起承转合无不妥贴合辙。莹波曾经发给我一篇《书赋》,洋洋洒洒两千言,纵横上下五千年,引经据典,文采华美,气势磅礴,堪与古代美文媲美,亦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特节录末段:

“诗书画印为四象,参万法以归宗。旁涉虽精,蒸朱丹以沸散;诸美俱合,扬青焰以熔融。上窥太古所未见,下启后昆之将从。立千秋而不朽,开百纪而称雄。我三皇之胄裔,五帝之后代。守天道之昌荣,造家邦之安泰。固根本于宇内,散繁枝于海外。我祖之文辉煌,我祖之功雄迈。昔者近番朝拱,书遂播于东亚;如今四海交通,福应泽于五带。人能弘文,犹当传布薪火;书以载道,信可傲立世界。噫嘘唏!书道之大矣,衍新求故。漫漫兮修远,昭昭乎显著。万岁一途,惟履惟步。仲尼犹在,陈言惶述。我本楚狂人,醉后为之赋。冗文二千,当以狂言妄说视之者云!”

在审美和评论上,我其实是一个很挑剔又严谨的人。但我敢说,即便没有诗、书、画、印的成就,仅凭莹波的《书赋》,便可笑傲文坛,名留青史!然而,莹波给我的惊喜总是层出不穷,不知从何时起,他居然迷上了高大上的昆曲,不仅仅想方设法拜师学艺,还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地登台演出。这个小伙子,真的是艺海无涯,前途无量啊!

我说莹波前途无量,不仅仅是因为他全面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为人的坦诚和稳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能否忍辱负重、和光同尘,能否善与人处,除了常说的智商,情商更加重要。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往往因为气高气傲不善与人相处,或因政治上的幼稚病,最后满腹经纶无处报国,落得个郁郁寡欢,被社会抛弃。每与莹波闲聊,我发现他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也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一个艺术家,可以不从政,但有必要了解政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政治幼稚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不可能有高深的内涵,其艺术道路也行之不远,这一点恰是被许多同道忽略的。

今年六月,我与莹波闲聊,谈及《艺术中国》杂志需要一个精通书法美术的编辑,我征求莹波的意见。他遗憾地说:“我研究生毕业时,最想去的就是艺术杂志,可现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马上要调到长沙师范学院教书法,看来这辈子与艺术杂志无缘了。”言下之意,大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而这,同样成为我的遗憾!

猜你喜欢

西泠印社篆刻书法
真乃居谈艺札记“西泠印社”鲜为人知的由来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西泠印社:老字号文化品牌的IP化之路
《西泠印社》风云百年 西泠不冷
篆刻
书法欣赏
进德修业—李刚田捐赠作品展
瑩波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