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与“意味”的关系在公益海报中的体现

2016-05-30苏静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味形式

苏静

【摘要】:本文立足于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假说和老子的辩证美学思想,发掘两个不同观点中的相通之处——艺术领域中“形式”和“意味”的关系论证,以现代公益海报为例,阐述了公益海报设计中“形式”(视觉信息)和“意味”(传达的内容)的关系如何。

【关键词】:“形式”与“意味”;公益海报

在艺术领域新潮迭起的时期,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艺术》(Art)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形式主义美学假说:

在每件作品中,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我把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和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作“有意味的形式”,它就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共性。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由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构成,即“形式”和“意味”。“意味”在这里指的是透过各类视觉艺术品的内容带给观者的审美感情;“形式”在此指艺术品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贝尔在这段话中认为,一切视觉艺术都必然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没有它,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这种“共同的性质”,在贝尔看来,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而真正的艺术在于创造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既不同于纯形式,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在其美学著作《造型艺术论》中写道:“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造型艺术互相传达感情。”情感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审美特性,离开情感,艺术便不复称为艺术。这不禁让人联系到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辩证美学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以“道”作为最高范畴,以道为核心,对审美指向的不同层面的审美特征及变化进行辩证的阐述。他在美学范畴中提出了虚实观、美丑观、形神观、言意观等思想的辩证统一,其中的形神观和言意观似乎也是在探讨艺术中的“形式”与“意味”的辩证关系。可以说老子是最早从哲学上讨论形神问题的人,他认为,“道”是事物内在的本质,是形而上的;“物”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是形而下的。“物”与“道”的关系体现在具体事物上,从一定角度说就是形和神的关系。朱屺瞻的一句话就很恰当的表达了“形”与“神”(意)两者的关系:“画者,表物业,却不可滞于物,要在表意。”而老子的言意观,虽不是针对美学提出的,却对审美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子所说的“意”在艺术上是指艺术意蕴。黑格尔曾经讲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一件艺术作品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艺术的形象(言),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蘊或内容(意)。意的境界,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但是意与言不可分离,语言是达意的一种符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尽意。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讲到:“一件艺术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观形式。”但从另一角度看,一件艺术作品的实体,除了体现在视觉外观上的形式,还应包括体现精神思维的意味,即艺术作品实际上囊括了“物质的”和“意识的”两种实体。公益海报恰恰能作为“形式”和“意味”的关系是如何反应在艺术作品中的最好例证之一。

福田繁雄曾经说过:“招贴海报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象征。”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众多媒体给招贴海报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它在设计师和大众的心目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设计大师把招贴海报比喻为平面设计中的皇冠,那么公益海报则是这顶皇冠上最闪亮的宝石。“公益”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公共的利益,“海报(poster)”在《牛津英汉大辞典》中被解释为:“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告示。”将这两个定义结合,便得出公益海报的定义就是张贴在公共场所,用来宣传公共道德、公共法规、社会文化等内容,没有明显商业目的的宣传物。传统公益海报通常以纸张为材质,以印刷为复制手段。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引发了视觉媒介传播方式的裂变,传统的传播方式逐渐被互联网这种超文本链接模式取代。公益海报的传播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平面化、静态化逐渐向动态化转变,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和空间延伸。但不论传播和展现的方式在如今如何转变,公益海报始终用图形说话。

图形语言是公益海报最好的表达语言,它拥有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都不具备的优势。其一,图形语言更容易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和让观众印象深刻;其二,图形语言可以把复杂的情绪和含义简化之后再表达出来,引发更多的思考;更重要的一点是,图形和音乐一样,是没有国界的,不论观众使用哪种语言,受过哪种教育,都可以通过图形语言明白其中的含义。

图形语言,正是公益海报中“形式”的体现。人类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视觉符号就是图形,图形能够快速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公益海报在设计上应选择具备典型性、象征性和号召性的图形,公益海报中无需通过文字语言的修饰,仅凭图形就能准确且直观地传达要表达的信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还曾讲到:“一个视觉式样所造成的力的冲击作用,是这个式样本身固有的性质,正如形状和色彩也是知觉式样本身的固有性质一样。事实上,这种表现性还是视觉对象的一种最基本的性质。”一幅公益海报也是如此,它无非是由一些图形(或大或小、或曲或直、或圆或方、或具体或抽象、或简单或复杂……)在平面上排列组合而成的一张“纸”,直观的、表面的看过去,这些只是视觉上的符号而已。公益海报作品中的“形式”不外乎就是这样定义的了。

这样说来,光凭带来视觉感受的“形式”是无法判断一幅公益海报是否优秀的,应该更注重通过表面的“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意味”。 “意味”在公益海报中体现为根据图形启发而来的向上、积极、善意的精神思想,这里的“意味”与其他艺术作品中带有的意蕴有微妙的不同,公益海报强调的是公益性,其传达的信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倡导人们为构建美好生活而行动,所以,公益海报中的“意味”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是某一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体现艺术家个人理念的“小我”,而是能让其反应的思想变为社会自觉行动以建设人类美好明天的“大我”。公益海报的主题一般分为几类:1.珍爱生命类2.人口素质类3.时代观念类4.宣扬美德类5.宣传环保类6.教育科技类7.民族文化类。这些主题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公益海报设计传达的思想文化意蕴是不同的,但都是围绕当时最受关注、最具代表性的主题运营而生的。

直白的说,“形式”和“意味”分别就是公益海报中的视觉传达和意识传达,人们从视觉信息中感知形式,然后理解其中的意味。“形式”和“意味”在公益海报中是两个对立统一的存在,视觉信息的感知若没有好的内容作支撑,就会空洞虚无;好的内容若没有视觉信息帮助传达,人们就无从感知,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设计来传达。说明“形式”反映“意味”,“意味”依赖“形式”,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轻易把它们分隔开来。所以,说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没有错,说它是“有形式的意味”倒也无妨。

参考文献:

[1] 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2] 蔡国梁.老子辩证美学思想刍论[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3] 解晓帆.探寻公益海报中图形语言的情感共鸣[J].大众文艺,2010.

猜你喜欢

意味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印章的意味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