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旅行的理由
2016-05-30曲玮玮
曲玮玮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到节假日,大家微信里都在举行朋友圈杯旅游摄影大赛。
从前别人问我,你热爱旅行。马,我哪里敢轻易摇头。在默认语境下,我们拒绝旅行,就意味羞拒绝新鲜事物,拒绝探索,视野狭隘,不热爱生活。
这项帽子太大了。
其实我有过不少旅行经历。永远记得高一那年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做功课查路线,在火车上看稻田与星星,与当地人交流,在青旅结交驴友,差点被摩的司机抢钱,走走停停拍照片……跟大多旅行者的经历相差无几,但对我自己来说,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弥足珍贵。
不过回过头才发现,人生很多经历体验过一次足矣。不是唯有刻意让身体游荡在路上,才能体会“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主观”。
我为什么不喜欢旅行?
我不想浪费时间在订机票搞签证查攻略上,它的确锻炼人的统筹规划能力,但再三反复就沦为枯燥的机械运动。
我不想体会“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拥相互折磨”的感觉,甘愿视野拥挤,呼吸局促,就为看一眼传说中的景物。
我不想自欺欺人。即使书本中的风景终于在我咫尺之间,我触摸到古刹古寺,抵达教堂与斗兽场,心潮澎湃并不能如约而至。与其傻傻地望它们一眼内心却空白无物,我更想认真看些纪录片,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我不想用九张照片填满朋友圈,不愿意无视旅途的疲惫与窘迫,把所有快乐浓缩在查看朋友们点赞的一瞬间。
我不想把结交到五湖四海的朋友视为骄傲。路上认识柬埔寨大叔土耳其小哥西班牙妹子,这种广结四方之友的经历看上去很酷。可是在学校北欧社团玩一圈,似乎也能认识不少外国人。
我不想把旅途赋予无端的意义,把一滴感动的眼泪夸大成一坨雪球。不过是在陌生的地方走了一遭,谈何征服。走一趟海明威故居便能“逐渐理解海明威,体验羞他喝着郃吉利,抽羞雪茄,酝酿羞巨著拿诺奖的感觉”吗?看一眼名画真迹,就是“和拉斐尔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吗?站在旁边偷拍一下站岗的士兵,就是“一睹传奇的瑞士卫队风采”吗?
走马观花的意义真的这么崇高吗?
当然,我也尊重喜欢旅行的人,我有很多一直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个姑娘各种穷游尼泊尔印度越南,只有在折腾和疲惫中才能获取人生养料。
有个摄影师要拍晨曦中的天鹅,从南方驱车来我的家乡荣成天鹅湖,连续一个星期凌晨四点起床,就为了最后一张完美的照片。
有个白领就喜欢黄金周到处走一走挤一挤,人多也不怕。他说,“哪怕我出去什么也没看到,就完成了旅游这个动作,都比上班开心。”
我很羡慕他们,旅行形式千差万别,他们都各得其乐。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我一直认为,美好的旅途并非来自刻意寻找,而是等候冥冥之中的缘分。而后回忆跟某个城市的际遇,想起的不是我如流水般的匆忙旅行,是有温柔故事的人与世,情与故。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那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大多历史学家都没有机会去遗址现场考察,依然通过史料记载与逻辑推测写出皇皇巨著。与其让眼睛粗浅地略过事物表面,不如远隔时空认真思索事物的内核。
要知道,深刻丈量一片土地的方式,从来就不仅限于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