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唱结合对古典诗歌教学的帮助

2016-05-30樊丽沛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典古诗词诗人

樊丽沛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可以抒发情感,观察朝政得失,可以凝聚百姓民生,可以增长见识。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更是重视诗歌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歌,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但是到了高中,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就是诗歌,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语言跳跃,用词精炼,情感含蓄,加之对诗人生平了解少,古代文化常识不熟悉,时空生活不同的阻隔都造成对诗歌的生涩。

习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座谈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并在2015年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高考中是必考。

高考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在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是根本的要求,不能只有审美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诗人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让学生喜欢上诗词,我觉得可以从诗歌本身的节奏入手,先诵读然后唱诗,两者结合,更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切实感觉到诗词的魅力。

以教学《短歌行》为例,在上课时,我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纠正读音,停顿,继而让学生找准关键词“忧”来体会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的忡忡忧心。在读通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字词的平平仄仄,读出语气和气势。“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是在强调情感是沟通古今跨越时空的钥匙。我会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赤壁之战前夕,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扮演一回曹操,体会诗人的紧张和忧虑。经过这样的铺垫,我再次让学生诵读,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理解了曹操胸怀天下、求贤若渴、渴望统一的急切心情。

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挖掘:曹操的忧虑是什么,如何解决忧虑,曹操具有怎么的形象。通过郑庄公《子衿》与共叔段的《鹿鸣》原文呈现,在对比中体会用典的浑然天成,曹操的创新,不拘一格。通过小组分析,共同完成对这首诗歌的鉴赏性阅读。

在诵读中大家和诗人融为一体,为深化记忆,我趁热打铁,请学生来唱诗。我先播放了陈乃荣《短歌行》的音乐,然后请学生凝神谛听,其中有几个学生小声地唱和着,一遍之后,我号召他们大声歌唱,全班学生兴致高昂,引吭高歌,很多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竟出乎意料,唱得特别响亮。通过这样与时俱进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诗歌课,学生也觉得古典诗歌这样学既轻松又快乐。

诵读理解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也记住了优美的语言,但是根据记忆遗忘曲线,这些他们虽然会快速地记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快速遗忘,而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对深化诗歌大有裨益。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都在阐释古典诗歌适合吟唱。广泛传唱的有哈同的《郑风·子衿》《上邪》、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蔡琴的《一剪梅》,邓丽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利用诗歌便于歌唱的这个特点,古诗讲解我一般采取诵唱结合的方式,这种上课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比如,在教学《卜算子·黄州定慧禅院》时,进行完诵读后,我问学生哪个可以试着唱一下这首词,马上有学生想到了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学生都陶醉于优美的旋律和古典的意境。于是该曲子的原始出处,苏轼《卜算子》才被人们重新关注。我把歌词和宋词并列,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区别:歌词塑造了以梧桐纷飞,冷风簌簌,泪眼迷离意象,刻画了恋人分离的悲伤。宋词借孤鸿这一意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相同:两者都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孤独、痛苦。尽管没有量身订制的词曲,但是学生凭借对周传雄《寂寞沙洲冷》的喜欢,当堂就理解了苏轼的这首词,并且倒背如流。

如果只是音乐,会使学生沉浸于旋律而忽视思想情感。只是诵读,容易短记忆冲击,容易遗忘。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文联主席孙家正在2015年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传统经过现代的创新,古诗词焕发了新的活力,

经过诵唱结合的教学,学生读懂了诗歌,理解了诗人的情怀,记住了优美的诗句,培养了温柔敦厚的情感。在《礼记·经解》中讲到:“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诗歌的教育功能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02:54.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古典古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