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6-05-30许少轻
许少轻
【摘 要】小学数学部分教师仍存在着教学实施理念陈旧,教学目标取向出现偏差,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等种种不良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此,应引导教师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开放各教学要素等途径,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育理念更新化
教学理念是改革的先导、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由此可知:没有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教法上的创新。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化是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前提。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为此教师应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课堂教学看成一种生命化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互、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或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把教学目标融入“让学生掌握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法研究,依据学法确定教法,变教案为学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展示教学过程,加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教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备课内容精细化
备课是否精细,决定着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它又包涵以下内容:
(1)备教材。明确教材在本章中的作用以及它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再精读《教学用书》,列出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体现教学重点及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及如何突破。使每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2)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而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更加吸引学生。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证。
(3)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立足学生,优化课堂。从教材内容方面考虑: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显知识形成,可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模式;对于习题教学,为保证教学进度,可采用讲授模式;对于比较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内容,为贯彻结构体系,可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的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则可多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三、教学目标多元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也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应该是高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数学教育的潜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以人的发展为本”。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应包括两大方面的目标。首先是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联系和综合四个部分。其次是发展性领域的目标,包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几方面。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但又对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起导向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过多地向知识技能领域倾斜,而忽视了发展性领域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教师对发展性领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四、合作学习自主化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要求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②促进合作习惯养成。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和积极参与。
总之,只有做好上述“四化”才能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