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是如何读书的?

2016-05-30冰灵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1期
关键词:遗嘱胡适读书

冰灵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重量级人物胡适曾担任过北大校长。这位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文史哲兼通、著作丰富的大学者从小就接受了母亲让他“日省”的教育。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里。两三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写方块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三岁后入学塾。但是很不幸的是,父亲在胡适不满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了。此后便由母亲冯顺弟担负起教育胡适的重任。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一位仕官学者,与其母亲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冯氏受丈夫影响很深,她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和学问。丈夫在世时教了她不少古文知识,如《论语》以及其他一些世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冯氏常常将丈夫教她的道理和知识学以致用,用来教育儿子,特别是用《论语》等教育孩子,要他学会日省自律。

南方的冬天其实并不比北方暖和,相反,由于屋里没有北方那样的炕,南方冬天屋里要比北方冷很多。胡适的家乡绩溪上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冬天来临时,就非常的冷。每到冬天,小胡适就不太愿意早上起早去上学了,因为被窝里实在是太暖和了。

有一天早上,窗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院子里和路上可以说是滴水成冰。7点半已过,小胡适还躲在被窝里,整个脑袋像一只小乌龟一样缩在被子里。母亲在外屋做好了早饭,就喊:“适儿,该起床了,吃早饭了,吃完了上学去。”

母亲喊了半天,见胡适没反应,就进屋掀开胡适的被子,对他说:“儿子,该起来了,再不起来,上学就来不及了。”

被子被母亲一掀开,胡适立即感到一股凉意,不高兴地说:“娘,没听到外面这么大的风吗?我不去了,太冷了。”“乖啊,怎么能不去呢?不去可就落下了,和其他同学就不同步了。”

但是,母親的话小胡适一点也听不进去,对母亲的坚持也表示不理解,丢下一句“不去就不去”,干脆就把脑袋都缩进被窝里了。

这下母亲也生气了,不过她还是压住了心头的怒气,尽量温和地对孩子说:“你父亲在世时,就经常说,一个人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对自己有点自我约束是成不了大事的。你现在就因为刮一点点风就不想去上学了,你还对得起你父亲吗?”

在被窝里的胡适听到母亲提及父亲,顿时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母亲伤心了,也想起了父亲平时对自己的教诲,于是,一骨碌翻身起床,说:“娘,您别伤心,我去我去。”

就这样,母亲冯氏遵循丈夫的遗志,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会自律。她以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来鞭策和鼓励儿子。

每天临睡前,胡母就坐在床沿上,叫儿子站在窗前的搁脚板上“省吾身”:今日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该背的书是否背熟,该写的贴是否写完?在督促儿子自省之后,胡母又对儿子讲他父亲生前是如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她时常说:“我一生只晓得你父亲是一个完美的好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会静思反省。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经过母亲的谆谆教导后,当又一个寒冷的早晨来临时,小胡适也想再多睡会儿,但他会用母亲的话来提醒自己,以父亲为榜样,立刻就起床了。所以后来,每日晨光微露时,胡母叫一下儿子,胡适就很快起床了。因为学塾的钥匙放在老师家里,所以胡适总是在天蒙蒙亮时就赶到老师家门口。听到敲门声,里面就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胡适接到钥匙后,就立即赶往学塾把门打开,一个人静坐读书,等待老师和同学到来,天天如此。

胡适长大后,想起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教育,说母亲是“慈母兼严父”。母亲给予胡适的爱让胡适终身感念,同时,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特别是让自己学会了约束自己,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乃至治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胡适少年时代受梁启超的影响极为深刻,他最爱看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但报纸上连续刊载几章后,就不再连载了。胡适暗下决心:“我将来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补上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多年以后,胡适说:“这一点野心,就是我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

胡适能成为学者,得益于父亲留下的遗嘱。其父给胡母和四个儿子各留了一份遗嘱,给胡母的遗嘱说,胡适天资聪明,要让他读书。给胡适的遗嘱也是让他努力上进。也是因为父亲留下的遗嘱,掌握胡家财政大权的胡适的二哥才会将14岁的胡适带到上海求学。

在上海求学时,胡适一度对数学很感兴趣,他常在宿舍熄灯后演算问题。宿舍里没有桌子,他便将蜡烛放在帐子外的床架上,他趴在床上,将石板放在枕头上做数学题。因为太用功,有一段时间,他的耳朵几乎全聋了,幸亏他时常锻炼身体,后才逐渐康复。后来,因为学校开除了一个学生,胡适向校长抗议,被记大过。正好此时中国公学招生,他便到中国公学去读书了。

不满15周岁的胡适,对自己进行反省,坦言自己有好名、鲁莽、责人厚己三大病根,决心痛改。所以,在中国公学办《竞业旬报》时,胡适常到附近的旧书店买书回来读。他平日常抽强盗牌香烟,烟盒中附赠有画片,他在画片上标明书名、何日购买、限几日读完,放在书桌上,用来提醒自己。到了周末,他也出去与朋友吃饭、听戏,但回来必定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1923年,胡适应清华大学学生所邀,开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将《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也列入其中,遭来非议。梁启超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识浅陋,但说连国学的最低限度都没有,我不服。”徐志摩看后说:“惭愧!十本书里至少有九本是我不认识它的……我是顶佩服胡先生的,关于别的事我也很听他话的,但如其他要我照他定的书目用功,那就叫我生吞铁弹了!”这足以说明胡适读书之杂、之多。

1925年,胡适著文谈“读书”,指出“精”和“博”是读书的两个要素。他将这个看法编成两句口号:“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胡适说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这种治学方法是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翻阅《大英百科全书》时偶然发现的。胡适读书还有三好:一好夜读;二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好连贯式读书。胡适给自己规定,每日读书不少于6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

编辑/曹焕焕

猜你喜欢

遗嘱胡适读书
《胡适》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被偷的遗嘱
我们一起读书吧
这样写遗嘱无效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读书为了什么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