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品行素养,塑造初中学生良好形象
2016-05-30张泽鹏
张泽鹏
摘 要:品行素养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外在体现,它会在人们不自觉的情形下流露于人们的谈吐以及行为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品行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初中生的良好形象,做好学校的正面宣传,是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品行素养;教学模式;趣味性;自身形象
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心智都处于一种未完全发育的状态,其各项观念也未完全形成,学生不懂是非,不明黑白,不知道各种诱惑后面的陷阱,任何优秀或者不良观念和行为都有可能占据学生内心的主导地位,并让学生朝该方向发展。因此,推行德育工作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课堂是德育工作推行的主要阵地,而思想品德课程又是推行德育的主力军,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应保障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探寻教学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其品行素养,塑造健康优秀的初中生形象。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以及有效解决途径
对于许多初中学生而言,思想品德的趣味性不如其他文科科目,重要性也比不上各类主科。尤其现今应试教育观念已在学生心中扎根,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都是采用考前背诵知识重点的方式,完全没有使自身的品行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平时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也是身在其中心却不在其上,有学生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也有学生走神、睡觉或者与他人谈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推行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品行素养,就必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态度,让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并从课堂教学中得到品行素养以及形象的提升。然而,学生内心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学习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固有模式,将其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加以引导,最终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从而使学生的品行素养和自身形象得到提升。
1.改变原有的老旧教学模式
由于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都是采用考前背诵知识点的方式,而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课堂讲学也是采用划分知识点的模式,以此来迎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但要让学生的品行素养得到实质提升,首先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再给学生划分知识点,而是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对身边的现象有所感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成绩。例如在学习“诚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如有的人因不小心而收到假钞却不希望自身蒙受损失,于是将假钞再度转移给他人,在此过程中他们丢失了自身的诚信,同时也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让学生从这类现象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对诚信这一内容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使自身的诚信品质得到提升。
2.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许多教师担心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不再给学生划分知识,会使学生无法迈过考试这道坎。然而,若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对课堂内容有深刻体会,自然就能使其考试成绩得到提升。而让初中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在于“趣味”二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场“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的辩论赛,让每一位学生都选择自己的阵营并发表其对网络的看法,学生通过辩论充分了解网络的利弊,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教师应端正自身形象,成为思想品德活教材
教师在学生心中本就是教科书般的存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品行素养,就必须先端正自身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中,应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学会调控自我情绪,始终以真诚和微笑对待学生。课堂结束之后对自身的课堂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教学行为中的失误进行及时调整与纠正。例如,有一次在讲课时有位学生在课堂中睡着了,那是一节考前的复习课,在课前本人花了多个晚上来寻找各种考前复习资料,一想到自己辛苦搜寻的成果不被学生重视便怒火丛生,将那位学生叫醒并用极为气愤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但课堂结束之后,进行自我课堂评价时感觉是自己的课堂情绪没有把握得当,批评学生有些过头,于是在那之后的课堂,本人在上课之前便向该学生道歉,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行为竟然赢得了学生的掌声,拉近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后来那位学生也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最为积极的一分子。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培养学生的品行素养,塑造健康积极的初中生形象本就是职责所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现有的应试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明确自身的课堂形象,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不仅能拓宽知识面,同时也能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王文俊.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