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016-05-30张焕
张焕
摘 要: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高中生的成长、成才、进步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了高中生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关乎实现美好“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个案;主题教育法
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瓶颈。高中生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造成精神迷失、无理想信念、无发展目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各学科老师的协调者,班级秩序的管理者,班级总体学习成绩的督促者,更应该是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掌握情况多等优势,及时发现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小问题,小毛病,通过分析这些小问题,小毛病,达到能了解、熟知学生的想法,以预测出学生下一阶段的做法。及时对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出现恶性事件,起到“治未病”的作用,这些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就高中班主任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以下几点粗浅的探讨。
一、个案研究法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家庭环境、接触人群、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然情况。(2)通过同学等经常性接触人员了解学生校外经常出入场所等有效信息,及时关注学生言行,记录日期。(3)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周期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4)对重点目标通过谈心、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通过以上了解的情况定期记录,以达到掌握学生个体思想动向,不放过任何心理上的变动反应到行为上的“突发”变化,通过单独谈话、谈心的方式在问题萌芽时把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化解于无形。
比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有一个高二年级女生忽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开始留长发;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吃得很少,与好友说要减肥;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上课偶尔走神、成绩有所下降等。在与该生家长和其好友沟通后,笔者得出了该生对同班某男生产生了朦胧的情感。经过几次谈话,笔者把学业、未来和情感三者关系摆在了她面前,经过她自己的衡量和判断,她做出了搁置情感、把握学业、创造未来的决定。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一个青春期情感困惑问题。
所以通过个案研究法,记录、研究某个体学生,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困惑。
二、群体主题教育法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仅仅能针对心理问题突出的显性个体和小团体,而有很多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呈现显性特征,更多为隐性心理问题,这类隐性问题一旦发展往往会发生大问题抑或恶性犯罪事件。这类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和违法犯罪正逐渐低龄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方式促进、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如下:
1.召开心理主题班会
在主题班会组织策划中,班主任对组织者、策划者提出尽量设计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活动。同时,在会前,可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困扰的问题归类总结,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向老教师和心理专家求教解决办法。在班会结束时进行推心置腹的问题解决方式的总结。
2.通过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和每天早自习、晚放学呼喊口号等方式进行心理暗示
聪明的班主任一定懂得“润物细无声”的道理。黑板报是班级宣传的主阵地,班级在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板报任务之后,一定要有“自留地”,争取每学期自己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板报。
手抄报要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制作,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统筹规划、书法、绘画的才能,同时能使学生在小组协作制造手抄报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在小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能力。
班主任要精心挑选出有关立志和理想口号,组织学生在早自习、晚放学时呼喊口号。进行这种积极的群体自我暗示,可以增强群体和个体提升自信,消除紧张、消极情绪,集中注意力等。
3.利用征文、周记等主题作文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在主题作文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周末班级总结会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与群体进行沟通。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契机,掌握一定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班主任老师只要在教育工作中用爱、用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自己的弟子成为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于森,陈伟.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3(3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