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2016-05-30吕坤路海玲
吕坤 路海玲
义与利的关系处理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倡导的“舍生取义”和“见利思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际交往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儒家义利观高校困难学生义与利的关系处理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取义舍利与重利轻义的抉择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待义和利的思想实际,深入理解和借鉴儒家义利观中的优秀成果,探求儒家义利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运用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对学生的义利观进行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利观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的义利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多数能够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反哺之意。他们在面对社会好心人资助时,往往更多的是看重“他能资助我多少钱”“他能资助我几年”“我去他的公司锻炼实践能获得多少报酬”“总共就这么点钱,评选的要求还这么高”等利益方面,他们在思考反哺社会时,往往占主导的是“公共场所捡垃圾多丢人啊”“做文明交通协管员好累啊”等个人问题,这些都不符合正确的道德标准。学生的这些想法凸显出他们的利己主义,他们内心认为社会的捐赠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道德之鸿在义不在利,善恶之别在心不在迹,这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会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有些学生为利而不择手段,以至见利忘义、贪利害义,待他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对社会发展会有一定的抑制。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已迫在眉急。
二、儒家义利观中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内容
儒家义利观经过历史的洗礼与发展,在传统义利观中占主导地位。儒家义利观在高校贫困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现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帮助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意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时代赋予了舍生取义新的内涵:舍生衍生为舍弃个人利益,取义衍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一切公共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句话表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知识、情愈意志等方面的交流才能有全面发展。因此,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人的得失在大义面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可以对儒家义利观进行改造和变换,使之符合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将儒家义利观中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以天下为己任”转换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不损害他人利益”,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作为自己抓学习、求进步、强素质、作奉献的风向标,用健全的人格促使自己不断前行、回报社会的关爱。
2.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郁闷、自卑、无奈等情况,从而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告诉学生一个正直的人要安贫乐道,只要自己始终坚守传统道德操守,并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积极为班级、学校和社会服务,即使再贫穷,也会被他人尊重。“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则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功利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形态。钱财要取之有道,不能由于金钱的诱惑而损害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和他人的利益。
3.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儒家义利观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洗礼、凝结、升华,凝聚成“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浩然正气,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扩展。义与利的冲突日益加剧,重利轻义的思想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萌芽,集体利益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心中逐步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应该以发展为目标,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才能进步,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自强不息,舍生取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梁秀萍.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25(1):97-100.
[2]王林.儒家的义利观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3):78-81.